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温暖,中午却显得生硬?光线的角度和强度就像调色师手里的画笔,逆光拍摄时,发丝边缘会镀上金边,但正面五官容易发黑,这时候不妨用反光板补光,或者等云层稍微遮住太阳的瞬间,阴天的散射光虽然平淡,却是拍人像的天然柔光箱,皮肤瑕疵能自动隐形三分。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试试让模特的脸紧贴画框边缘,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墙面,那种压抑感反而能讲故事,拍美食时镜头垂直俯拍固然稳妥,但若把机位降到与餐盘齐平,让叉子尖穿透前景的草莓,层次感立刻活了,规则是用来制造意外惊喜的垫脚石。
色彩对比能唤醒视觉神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红裙的姑娘站在青灰色老巷子里,这种撞色谁看了都会多瞄两眼,但高饱和色调玩过头就像打翻颜料罐,不妨在后期把橙色饱和度降到-10,蓝色明度+8,让对抗的颜色学会"握手言和",雨天拍霓虹灯时,湿润的地面会天然压低杂乱色彩,只突出灯光的倒影,这种天然滤镜别浪费。
瞬间的等待比技术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跳水的运动员,提前三秒半按下快门才能抓住入水前的水花皇冠,街头摄影更是如此,那个抽烟大叔和骑自行车的少年即将擦肩而过的0.5秒,连拍二十张可能只有一张能用,把相机设为静音模式,像钓鱼佬盯浮漂那样观察取景框,好照片往往诞生在耐心耗尽后的下一分钟。
器材只是实现想法的扳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手机拍不出单反的虚化?试试让主体和背景拉开五米以上距离,再凑近拍摄,浅景深效果也能模拟个七八分,三脚架不是夜景专属,白天拍流水时用它固定机位,慢门才能拉出丝绸质感,与其纠结镜头不够广,不如后退三大步,用环境元素搭建天然画框,缺陷反而成了个人风格。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