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必须尊重客户审美偏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有新人拿着小红书样片要求复刻同款,但他们的五官条件、服装搭配与样片差距明显,这时候硬套模板只会翻车——比如圆脸客人非要拍"刀锋侧光",结果下颌阴影糊成一片,聪明的做法是现场用手机拍几张测试片,和客人分析:"您看这个角度显瘦,但光线会强化颧骨;如果换成柔光箱从45度打过来,整体更柔和。"用事实引导,比强行说服更有效。
后期修图要守住人像底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把六十岁阿姨修成网红脸的案例吗?液化工具推得皱纹消失的同时,连手部关节都修成橡皮人了,这种过度修饰本质是技术懒惰——与其花半小时处理皮肤质感,不如直接磨皮拉到80%,正确做法是保留合理的皮肤纹理,用中性灰图层慢慢处理明暗过渡,就像化妆不能直接糊粉底,得先做好遮瑕打底。
器材使用不能本末倒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次跟拍遇到同行非要用85mm f/1.2拍全家福,结果因为景深太浅,后排家人全虚化了,大光圈镜头固然诱人,但影棚拍摄更需要考虑场景适配性,就像炒菜时不会所有菜都猛火快炒,拍儿童常用f/4以上光圈保证活动范围,拍静物反而要收缩光圈展现细节,客户不会记得你用的什么镜头,只会记得照片里谁的脸被虚化掉了。
时间管理要预留容错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纠纷源于拍摄流程失控,曾见过摄影师给每套服装只留20分钟,结果客人换装超时、孩子哭闹、头纱勾坏接连发生,最后草草收场,专业影楼会把化妆、换装、拍摄按1:1.5:2分配时间,就像煮饺子要"滚三滚",看似浪费的等待时间反而是质量保障,提前告知客人"我们预留了半小时给您调整状态"远比临时赶工来得从容。
现场沟通要化解技术矛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不能用手机补光?我昨天刷到教程说这样显白!"遇到这类问题时,直接否定会引发对抗,我会打开相机直方图演示:"您看手机光在屏幕上会爆掉高光,我们用这个常亮灯配合柔光罩,能保证肤色过渡均匀。"必要时让客人透过取景器对比效果,毕竟大多数人只是想要好结果,并非执着于特定方法,就像医生开药前得先讲清病理,技术决策也需要可视化说服。


 Moon月光曲
 Moon月光曲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