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部负责记录重要活动影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校运会百米冲刺的选手撞线瞬间,或是年终晚会主持人突然脱稿发挥时,摄影部的同学总在台下弓着腰找角度,这不仅是按快门那么简单——需要提前半小时勘察场地,确认颁奖台逆光时要开闪光灯补偿,遇到领导讲话这类固定环节,还得在流程单上标注"必拍特写",去年校友会就吃过亏,合影时最前排的校徽被话筒挡住,后期修补花了三小时,你们说,这种不可逆的失误是不是该避免?
摄影部需要维护器材设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单反相机比作精密仪器可能太严肃,但它确实像老式收音机般娇贵,梅雨季镜头长霉斑、三脚架云台卡死这类事故,往往源于用完没及时放防潮箱,上周外拍活动,有个新手直接用手帕擦CMOS传感器,结果灰尘没除掉反而划伤了镀膜,正确的清洁流程是什么?先用气吹吹走大颗粒,再用专用刷轻扫,顽固油渍得用传感器清洁棒螺旋擦拭,器材寿命往往取决于最马虎的那个使用者。
摄影部承担图片后期处理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aw格式文件就像未烘焙的咖啡豆,直接端上桌只会让人皱眉,去年社团招新海报就闹过笑话,原片里背景的消防栓像从人脑袋里长出来的,现在我们都遵循"三分拍七分修"原则:用Lightroom拉直畸变的广角镜头,用蒙版擦除乱入的路人甲,批量导出前还得统一色调——好比给全班合影P上统一的校服颜色,但修图过度就像化妆太浓,那张被调成荧光绿的樱花特写,至今还在告示栏里警示后人。
摄影部定期组织拍摄技巧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疑惑为什么同样的场地,学长能拍出杂志效果而自己只拍到模糊残影,上个月培训时做了个实验:让所有人用1/30秒快门拍旋转的电风扇,结果三分之二的照片糊成抽象画,直到有人发现要用手肘抵住肋骨形成三角支撑,我们总结出"曝光三要素"的具象化理解——光圈是水龙头开度,ISO是接水的杯子大小,快门则是拧开关的时长,这种笨办法反而让新人少走弯路,你说理论重要还是实战重要?其实就像学自行车,光看说明书永远学不会。
摄影部协调与其他部门视觉协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宣传组要九宫格配文,技术部需要4K素材,文艺部却坚持要复古胶片感——这种需求打架的情况每月都在发生,去年校庆就栽过跟头,微信推文用的竖构图在官网横版横幅上被裁得只剩半个校长,现在我们建立了素材分级制度:原始文件存云盘,精修版标注用途,还会主动询问公众号小编"首图要不要留文字空间",就像裁缝得知道布料最终是做旗袍还是被套,前期沟通省下的时间,够我们多拍三组备选镜头。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