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巧的运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画面的质感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专业摄影师拍出来更有层次?关键在于对光线的驯服,正午的硬光会在人脸投下生硬的阴影,这时可以让人物站在树荫下,利用树叶间隙形成的自然柔光箱,逆光拍摄时,别急着开闪光灯——让主体挡住太阳,边缘会镀上一层金边,发丝和衣物纹理瞬间立体起来,阴天其实是天然的柔光棚,适合拍摄需要均匀光线的静物或人像。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
九宫格辅助线用腻了?试试"负空间"玩法:让主体只占画面1/3,留出大块空白,拍摄行走的人物时,在前方预留更多空间,观众会自然脑补运动趋势,遇到对称建筑别死板居中,稍微偏移镜头制造动态平衡,有次拍古镇屋檐,我故意让飞檐从画面对角线刺出,瓦当的曲线反而比端正拍摄更显张力。  
快门速度藏着时间魔法
瀑布怎么拍出丝绸质感?把快门调到1/15秒以下,三脚架锁定后,水流就化作白色绸缎,但拍摄跳街舞的舞者时,1/500秒才能冻结腾空的瞬间,有趣的是,拍摄夜间的车流,用4秒慢门会让车灯拉成彩色光轨,而同一场景用高速快门则变成繁星般的红绿灯,这就像用不同的语速讲述故事,快慢各有韵味。  
后期不是救世主
见过有人把过曝的天空硬拉回蓝色,结果出现满屏噪点吗?RAW格式确实能保留更多细节,但不如拍摄时就用好渐变灰滤镜,调色时切忌贪心——同时拉高对比度、清晰度和饱和度,照片会像油炸过度的薯片,有张雪景原片偏灰,我只在阴影加了点蓝,高光微调暖黄,立刻有了冷暖对比的呼吸感。  
镜头语言需要刻意练习
为什么总拍不出"有故事感"的照片?下次试试这个实验:用50mm镜头站在3米外拍咖啡杯,再换广角镜头贴到10厘米拍摄,前者是旁观者视角,后者却能让人闻到咖啡香,拍摄孩子时,蹲到与他们视线平齐的高度,世界突然变得新鲜而庞大,这些视角转换,比更换昂贵器材更能唤醒视觉的新鲜感。


 Smart聪慧星
 Smart聪慧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