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专业用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能听到"咔嗒"的机械声,这个动作就像调节水龙头,开得越大,单位时间通过的光量越多,但有趣的是,f/2.8的大光圈反而比f/16的小光圈数值更小,这种反常识的标定方式源自光学计算公式,在拍摄人像时,把光圈开到f/1.8,背景会像融化的奶油般化开,而拍摄风光时收到f/11,前景的岩石和远山都能清晰呈现,不过要注意,当光圈小于f/16时,光线衍射反而会让画质变软。
快门速度冻结动态瞬间
清晨拍飞鸟时,1/2000秒的快门能把振翅的细节凝固得像标本,但同样是拍流水,有人追求牛奶般的丝滑效果,有人却偏爱冰棱状的浪花定格,这种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炒菜掌握火候,全凭想要呈现的口感,低速快门拍摄车流时,三脚架必须稳如老树盘根,否则画面会变成抽象派油画,有个矛盾现象:安全快门理论说要用1/焦距秒,但实际拍摄中,防抖技术和铁手功常常能打破这个规则。
ISO感光度是把双刃剑
老式胶片相机换卷时要躲在阴影处,现在数码相机能随时调整ISO,这进步就像从柴火灶升级到电磁炉,但提高ISO就像给照片灌咖啡,虽然能提亮画面,噪点也会像雀斑般冒出来,现代相机声称的高感表现,实际测试时往往要打七折——厂商标注的ISO6400可用,可能只相当于真实效果的ISO3200,夜景拍摄时与其死磕高感,不如找个栏杆当临时支架,用低感光度长曝光反而更干净。
白平衡矫正色彩偏差
荧光灯下的人脸发绿,就像戴着AR滤镜,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经常被混合光源戏耍,这时候需要手动选择色温值,有趣的是,标定5600K的日光白平衡,在黄昏时反而会让画面泛蓝,这时候故意调到7000K才能还原肉眼所见,拍美食时,很多人不知道白平衡偏移功能,其实微调洋红色参数,能让牛排的焦褐感更诱人,就像化妆要选对粉底色号,精准的白平衡能让照片"素颜"就很好看。


 Angel天使心
 Angel天使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