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决定性瞬间的抓拍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新闻照片能让人过目不忘?关键在于摄影师对"决定性瞬间"的捕捉,这要求右手食指始终轻贴快门,像猎人等待猎物般保持警觉,曾有位记者在暴雨中蹲守三小时,最终拍到消防员怀抱昏迷儿童冲出火场的画面——孩子睫毛上的水珠与消防员紧绷的下颌形成强烈对比,建议将相机设为连拍模式,采用区域对焦而非单点对焦,给突发状况留出反应余地,优秀的新闻摄影往往诞生于提前半秒按快门的决断。
活用现场光线塑造画面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闻现场可不会给你布置反光板的机会,遇到逆光采访时,别急着开闪光灯,试着像猫科动物那样调整角度,让阳光从侧面45度切入,某次地铁罢工报道中,摄影师利用站台顶灯形成的顶光,将抗议者挥舞的标语牌阴影投射在墙上,瞬间放大了画面的戏剧性,遇到昏暗环境时,把ISO调到1600以上,宁可保留噪点也要避免模糊——毕竟真实的颗粒感比虚假的平滑更有说服力。
构建具有叙事性的画面框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好照片自己会讲故事,试着把取景框当作小说章节:前景中凌乱的办公桌文件,中景里正在通话的颤抖双手,背景虚化的法院徽章,三个层次就能说清"企业破产庭审前夜"的完整剧情,某次报道旧城改造时,摄影师透过半拆的砖墙拍摄居民擦拭老照片,碎裂的墙缝恰好框住相框,这种"画中画"结构让怀旧情绪不言自明。
用细节特写传递情感冲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全场都在拍领导剪彩时,不妨把镜头对准被红绸带勒出印痕的剪刀握把,新闻摄影的魔力在于,一双磨破的皮鞋可能比整个游行队伍更能说明问题,记得某年抗洪报道中,特写镜头里武警战士泡得发白起皱的脚掌,比任何航拍画面都令人震撼,建议随身携带24-70mm变焦镜头,遇到突发状况时快速切换视角,毕竟不是每个震撼瞬间都发生在三米开外。
平衡时效性与构图严谨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截稿时间在追,但歪斜的地平线会毁掉好题材,有个取巧办法:拍摄时故意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附近,这样即便来不及精细构图,后期裁剪也有调整空间,就像厨师摆盘总会留白边,去年报道山区小学的记者,在孩子们挤满画框的情况下,特意保留黑板边缘半截粉笔字,这个"未完成感"反而增强了现场的真实性,新闻摄影是戴着镣铐跳舞——既要快,又要准。


 诗意弥漫心间
 诗意弥漫心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