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河南学摄影的学校,河南摄影培训学校推荐与选择指南

河南学摄影的学校光线是摄影的语言很多人刚拿起相机时总抱怨画面发灰,其实问题往往出在不会"阅读"光线,河南夏季的强光在上午10点前会形成45度侧光,这时在开封龙亭…

河南学摄影的学校

河南学摄影的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摄影的语言
很多人刚拿起相机时总抱怨画面发灰,其实问题往往出在不会"阅读"光线,河南夏季的强光在上午10点前会形成45度侧光,这时在开封龙亭公园拍红墙绿瓦,砖纹的立体感会像被雕刻刀划过一样清晰,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正午顶着太阳拍——这就像非要用电焊光看油画,高光溢出让细节全糊成一片,建议随身带张A4白纸当简易反光板,给阴影部位补点柔光,效果立竿见影。

构图要会做减法
郑州二七塔周围总挤满游客,直接拍塔身难免杂乱,有次我让学生蹲下用仰角拍摄,让塔尖穿透梧桐树叶的间隙,画面突然干净得像水洗过,当背景乱得让人眼晕时,要么凑近到能数清睫毛的距离拍特写,要么退后三十步用长焦压缩空间,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用24mm镜头拍全是脚手架,换成70mm焦距立刻只剩佛面与山岩的沧桑对话。

快门速度藏着玄机
豫剧演员甩水袖的瞬间用1/1000秒凝固,发丝飞溅的汗珠确实清晰,但总感觉少了韵味,后来改到1/125秒,袖口残留的动态模糊反而让画面"响"起了锣鼓点,拍黄河小浪底泄洪时更明显: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把快门调到2秒,翻滚的浊流会变成丝绸,而岸边礁石依旧棱角分明,这种动静对比的魔法,比单纯拍清楚更有说服力。

后期不是造假手术
嵩山少林寺的银杏叶用RAW格式拍,回家拉阴影时发现树皮纹理比肉眼所见更丰富——这就像考古学家用碳14检测,不过是还原被光线掩埋的真相,但有人把晚霞P成荧光紫就过分了,修图该像给素颜模特画淡妆,粉底太厚反而假,郑州美术馆的白墙在阴天偏蓝,把色温调到4800K就能还原石灰的本色,这种调整就像给老茶壶除水垢,属于必要的保养。

相机参数是方言
焦作影视城的民国街,用f/2.8拍旗袍模特确实能虚化现代招牌,但门环上的包浆也会一起化掉,收到f/8后,铜锈的颗粒与绸缎的经纬开始用影像"对话",这就像学河南话不能只会"中",得懂"得劲"和"不赖"的微妙差别,拍云台山瀑布时ISO调到200画面纯净,但暗部死黑;升到800出现噪点,却意外像老胶片质感——参数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场景的方言。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