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光线塑造静物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杯子,别人拍出琉璃光泽,你的却像塑料玩具?光线是静物摄影的魔术师,尝试在上午9-10点靠近窗台的侧逆光,让光线斜穿过玻璃杯壁,杯沿会自然泛起一道"高光项链",若遇到阴天,用A4纸当反光板补亮阴影部,记住白纸越靠近物体,反射光越柔和——这和给蛋糕裱花时控制挤奶油力道的原理异曲同工。
构建有呼吸感的画面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手机镜头怼着物体拍,总感觉画面喘不过气?试试"三指留白法则":在手机屏幕上用三指宽度框出主体,剩余空间留给背景呼吸,拍摄咖啡杯时,让杯柄指向画面空白处,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人端起它,对角线构图更适合长条形物体,比如斜放的钢笔,笔尖指向画面黄金分割点,比死板的居中摆放生动三倍。
破解手机镜头的虚化难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业相机的奶油虚化,手机真做不到吗?手动制造虚实层次有妙招:把主体放在离镜头20厘米处,背景至少间隔1米,拍钥匙串时,让最近的那枚钥匙几乎贴上镜头,后面钥匙自然模糊成色块,别迷信人像模式算法虚化——它常把杯口边缘也虚化掉,就像用橡皮擦不小心蹭掉了素描画的轮廓线。
用日常道具打造戏剧性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静物摄影非得买专业道具?冰箱里的食材就是现成布景师,拍柠檬切片时,在砧板下垫块皱巴巴的锡纸,反光能模拟阳光粼粼的水面效果,旧毛衣当背景布,绒毛质感能让金属勺子的反光变得像穿过晨雾的阳光,半杯清水+手机电筒=瞬间拥有波光投影,这比花五百元买光影灯实在得多。
后期调色要守住物体本色
为什么网红滤镜总让食物像过期了?高饱和色调正在谋杀静物的真实质感,调整时盯着苹果梗的绿褐色——如果它开始发荧光绿,说明色相滑块推过头了,阴影部分可以加灰,但别超过15%,就像煲汤时撒盐,尝着刚好就是极限,暗部保留些许噪点,反而比强行提亮更显高级,老式胶片机的颗粒感就是这么来的。


 Grace优雅风
 Grace优雅风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