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要像调色盘一样分层布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手机对着霓虹灯牌直接拍,结果人脸黑得像剪影,跨年夜的灯光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分出前后景,比如在商场橱窗前拍摄时,让同伴举着手机补光灯站在侧后方45度位置,亮度调到30%就够——这相当于给主灯装了个"反光板",既保留了背景的节日灯串,又不会让人脸过曝,试试把相机白平衡调到"阴天"模式,暖调灯光会像热巧克力一样裹住整个画面。
动态模糊反而能制造狂欢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跨年烟花就条件反射地开夜景模式?其实故意放慢快门到1/15秒,让挥舞的光绘棒或旋转的摩天轮拖出彩色轨迹,比静态照片更有倒计时的动感,上周帮朋友在广场拍摄时,让他举着发光气球小跑三步,我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拍出的效果,背景的"2024"LED灯牌清晰锐利,而飘动的光斑就像被风吹散的星屑。
反光物是天然的节日滤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找玻璃幕墙或湿漉漉的街道?元旦前夜那场小雨刚停时,我蹲在便利店门口用广角镜头对准积水的路面,霓虹招牌的倒影突然把普通的人行道变成了赛博朋克舞台,记得让拍摄对象离反光面至少两米远,否则手机镜头会同时拍到真实人脸和扭曲的倒影,就像没对齐的3D电影画面般诡异。
拥挤人群能变成创意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跨年现场找不到干净背景?不妨把乌泱泱的人群当作天然虚化层,上周在钟楼前拍摄时,我让被拍者站在离镜头一米的位置,对焦在她举着的数字气球上,身后拥挤的人潮自动柔化成彩色光斑,这招就像用纱巾蒙住镜头拍摄,既掩盖了杂乱环境,又保留了节日特有的热闹密度——注意要打开连拍模式,才能抓住路人举杯欢呼的瞬间。
道具尺寸要和环境唱反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着常规尺寸的气球在时代广场拍照?那就像把金鱼放进大海,去年我在窄巷跨年市集发现,两米宽的充气数字"2024"反而能制造夸张的透视感,让模特站在道具后方三米处,用手机超广角仰拍,充气数字会像要从屏幕里蹦出来,这种违反日常视觉的比例,就像把圣诞树顶的星星摘下来捧在手里拍特写,瞬间让朋友圈点赞翻倍。


 Charm魅力者
 Charm魅力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