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要考什么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需要掌握基础光学原理
很多人以为按快门就是摄影的全部,其实相机本质上是个精密光学仪器,就像厨师必须了解食材特性,摄影师得明白光圈、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比如拍摄人像时,用f/1.8大光圈能虚化杂乱的背景,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追求虚化,导致模特耳朵都模糊了——这就像煮汤时拼命加盐,最后只剩咸味没了鲜味,建议从50mm定焦镜头开始练习,强迫自己用脚来"变焦",这种限制反而能培养构图敏感度。
后期处理是必修的数字暗房课
现在还有人争论要不要修图,这就像问画家该不该调颜料,RAW格式就像生鲜食材,直接出片等于生啃胡萝卜,但过度修图又是另一个极端,见过有人把晚霞调成荧光粉,比霓虹灯还刺眼,建议学习Lightroom时先搞懂直方图,那东西就像血压仪,能告诉你照片是否"健康",所有调整图层都要保留原始底片,这和做饭留高汤一个道理——指不定哪天要回锅重制。
美术功底比设备更重要
拿着几万块的相机拍出手机效果?这种情况往往缺的是美术训练,试着用铅笔临摹伦勃朗的光影,你会发现他画里的明暗交界线,和拍摄静物时的侧光逻辑完全相通,有个取巧办法:把相机显示屏调成黑白模式,强迫自己观察灰度层次,这就像音乐家关掉伴奏清唱,立刻暴露真实水平,别急着买新镜头,先去美术馆泡半个月,比什么镀膜技术都管用。
实战经验胜过纸上谈兵
摄影系的毕业展上,总能看到精心策划的概念作品,但真正接单时客户要的是能用的照片,婚礼跟拍时新娘可不会等你调三脚架,这时候就知道新闻摄影课的重要性了,建议从"365天拍摄计划"开始,强迫自己每天产出九宫格,别小看手机拍摄,很多杂志封面都是用iPhone完成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故事的眼光,记住布列松的话:你拍的前一万张都是废片,但第一万零一张可能是传奇。
跨界知识决定创作高度
安塞尔·亚当斯要是只懂相机,就拍不出约塞米蒂的地质史诗,真正的好照片往往在技术之外:拍美食得懂分子料理,拍建筑要会看施工图纸,有个野生动物摄影师为了拍雪豹,硬是学会了分辨不同粪便,现在明白为什么顶级摄影专业要开人类学课程了吧?下次拍菜市场前,不妨先读两本社会调查报告,镜头里的鱼贩皱纹都会讲故事。


 SunshineSoul
 SunshineSoul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