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认识相机的三个核心部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抱着相机就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太亮就是模糊,这就像开车不认油门刹车,迟早要出问题,相机的光圈、快门、ISO就像三角凳的三条腿——动一条整个画面就跟着晃,比如拍流水时,把快门调到1/1000秒能凝固水花,但若调到1/4秒就能拍出丝绸般的雾化效果,下次遇到照片发虚,先别怪相机,检查快门是否低于1/60秒?手持拍摄时这个数值就是安全线。
构图比器材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花三万买镜头却总拍出游客照,问题出在眼里没有"线",试着把画面横竖各划两条三等分线,交叉的四个点就是黄金位置,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照片瞬间就有了呼吸感,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蹲下来用天空当画布,或者凑近让主体填满80%画面,好照片是"减"出来的,不是"加"出来的。
光线是隐形的画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午拍人像总像在拍通缉令?因为顶光会在眼窝投下骷髅般的阴影,试试"蓝色时刻"——日出前半小时的微光能让皮肤透出蜜糖色,逆光拍摄时别怕镜头吃光,用树叶或建筑遮挡部分阳光,发丝边缘就会镶上金边,阴天反而是拍绿植的好时机,漫射光能让叶脉纹理像水墨画一样舒展,记住口诀:硬光塑形,柔光抒情。
后期不是造假是显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老式暗房冲洗胶卷,现在的Lightroom只是数字显影台,拉高阴影不是作弊,是找回人眼能看见但相机漏掉的细节,调色温时要问自己:这张照片该有咖啡的暖棕还是薄荷的冷绿?但千万别陷入参数陷阱——如果原图构图像歪倒的积木,再贵的滤镜也救不回来,建议每调三分钟就缩小图片看整体,这和画画退远看是一个道理。
犯错是最快的老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拍废片?因为他们敢把ISO调到12800测试噪点极限,下次看到照片出现奇怪的紫边别急着删,放大看看是不是发现了镜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拍糊的夜景可能教会你三脚架的重要性,过曝的雪景则提醒你要手动增加曝光补偿,带着侦探心态复盘废片,比死记十本教材都管用。


 FlowerFieldBliss
 FlowerFieldBliss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