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易飞老师人像摄影
光线选择决定人物立体感
为什么有些照片里人脸像被熨斗烫平的煎饼?问题往往出在光线,吕易飞在拍摄时会优先选择上午9-10点的侧逆光,这时光线像把雕刻刀,能在鼻梁、下颌线投下恰到好处的阴影,有次在胡同里拍旗袍人像,他特意让模特后退两步,让屋檐阴影刚好落在锁骨位置——这种"藏一半露一半"的打光法,比直接开闪光灯硬怼高明得多。
背景虚化不是越糊越好
新手常把光圈开到最大,结果发现模特的发梢也被虚化得像泡发的粉丝,吕易飞的做法很聪明:用70-200mm镜头时,他会保持模特与背景至少3米距离,把光圈收到f/4,这样既保留了琉璃厂砖墙的斑驳质感,又不会让背景图案跳出来抢戏,就像吃火锅时蘸料不能盖住肉香,虚化程度要和服务主题匹配。
引导表情要打破套路
"来,看镜头笑一个"——这种指令拍出来的笑容往往像过期牙膏广告,吕易飞有招绝活:让模特先闭眼,倒数三秒突然讲个冷知识,你知道么,人打喷嚏时心脏会暂停0.03秒",捕捉到的惊讶表情特别鲜活,眼角纹路都带着生命力,上次拍茶艺师,他让对象反复默写《兰亭序》里的"之"字,抓拍的专注神态比摆拍自然十倍。
服装色彩暗藏视觉陷阱
大红大紫的衣裳拍出来容易像年画娃娃,问题不在颜色本身而在搭配,吕易飞在798拍现代舞者时,让穿宝蓝色连衣裙的模特靠在锈铁皮墙前,冷色调碰撞反而高级,关键是把色环上相距120度的颜色凑对儿,就像辣椒配柠檬,刺激但不出格,要是遇到穿碎花裙的素人,他会带条纯色披肩——既能压住杂乱花纹,必要时还能当反光板用。
后期修图要保留皮肤质感
现在有些磨皮插件狠得能去掉指纹,吕易飞管这叫"塑料娃娃综合征",他修图时必做两步:先用曲线工具单独提亮眼白,像给灯笼补个里衬;再用历史记录画笔把过度磨皮的区域擦回原片50%的纹理,有次修藏族老人的肖像,特意保留了两颊的高原红,后期只是把阴影里的紫调往橘色偏了5度——结果比那些修得溜光的脸更有故事感。


 Wind清风客
 Wind清风客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