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都是学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操作是基本功
刚拿到相机时,很多人连光圈、快门、ISO都分不清,这就像学开车,不搞清楚油门和刹车,上路肯定要出问题,比如拍摄流动的瀑布,如果用1/1000秒的快门,水花会被凝固成冰碴状;但换成1/15秒,水流就变成了丝绸般的雾化效果,有个学员曾抱怨拍不出背景虚化,后来发现他一直用f/16的小光圈——这相当于试图用吸管喝光游泳池的水。
构图决定视觉语言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来像明信片,有人拍得像监控截图?关键在于构图,三分法就像炒菜放盐,用多了死板,不用又寡淡,拍摄老街时,把屋檐斜线对准对角线,瞬间就让静态画面产生动势,有次在公园看到个大叔蹲着拍花,我问他为什么不用俯拍,他反问:"你见过哪个领导讲话时观众站着看?"——原来低角度能让平凡小花显得威严。
光线是隐形的雕塑家
正午拍人像会出现"熊猫眼",这是太阳在给人脸刻浮雕,有年夏天拍婚礼,新娘站在树荫下,脸上全是光斑,活像金钱豹,后来让她后退半步,用反光板把地面反射的光线补到下颌——这就好比给泡面加了个煎蛋,立刻提升质感,阴天不是坏天气,那是老天爷给你准备的巨型柔光箱。
后期不是造假是显影
总有人说"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都会做局部减光,就像煮熟的螃蟹要蘸醋,RAW格式文件不调整就像没调味的食材,去年修图时把过曝的天空拉回来,客户惊呼"这云彩是P的吧",我指着相机屏幕说:"它们本来就在那里,只是被强光盖住了,就像你早上不洗脸别人也看不出五官。"
观察力比设备更重要
见过拿顶级相机拍糊的人吗?就像给文盲金笔也写不出诗,有次在地铁站,看个姑娘用手机拍窗上的雨痕,她用手指擦出心形空隙,让背景的霓虹透进来形成对比,这提醒我们:镜头后面的脑子才是核心装备,当你开始注意咖啡杯里晃动的倒影,或者发现路灯在积水中的变形,才算真正入门摄影。


 Bird飞鸟翔
 Bird飞鸟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