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是记录瞬间而摄影是表达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起手机随手拍下路边的野猫,这是拍照;蹲守两小时等待光线穿过树叶的刹那,这是摄影,前者追求"有图为证",后者讲究"以图传情",去年在西湖边遇到一位老摄影师,他反复调整三脚架角度,我问他在等什么,他指着雷峰塔说:"等飞鸟掠过塔尖的阴影,画面才有魂。"果然,当一群白鹭闯入取景框时,塔影、飞鸟与夕照突然构成了活的宋画,这种刻意经营的画面语言,正是摄影区别于随手拍的核心。
快门按钮谁都会按但构图需要刻意练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游客照常把人物居中,而摄影师会寻找前景框架,就像写作文,前者是"今天去了天安门",后者则是"朱红宫墙下的斑驳树影裹挟着游人的惊叹",曾见新手在故宫拍屋檐,总拍不全脊兽,后来我示范蹲低用广角,让近处的汉白玉栏杆形成引导线,远处太和殿的琉璃瓦自然成为视觉焦点,这种空间层次的经营,就像下棋要考虑三步之后的局面。
自动模式能出片但手动控制才有灵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P档拍荷花,系统往往把背景也拍得清清楚楚,而老手会开大光圈,让粉瓣在虚化的绿波中摇曳,这就像炒菜,全自动料理机做的菜能吃,但掌握火候的老灶台才能炒出镬气,有次拍夜市烧烤摊,自动模式把霓虹灯牌拍得过曝,改用手动挡压低高光,突然就能看见油烟里橙红色炭火照亮老板皱纹的细节,烟火气顿时扑面而来。
后期处理不是作弊而是完成创作
有人觉得修图虚假,但暗房时代就有遮挡曝光,去年拍敦煌壁画,现场昏暗的灯光让飞天色彩灰暗,通过后期还原矿物颜料的本色,这不是造假,而是剔除现代照明对千年前艺术的干扰,就像修复古琴,不是给乐器镶金边,是让丝弦重新振动出清音,关键要像老中医把脉,弄清画面哪里需要"扶正",哪里需要"祛邪"。
设备只是工具而观察力才是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万元相机拍外卖盒还是外卖盒,用千元手机却能拍出塑料盒上凝结的水珠折射的彩虹,有次在菜市场,卖鱼大叔用沾着鳞片的华为手机,拍出了案板上银光闪闪的鱼鳃翕动的瞬间,他笑着说:"你们专业相机太沉,来不及掏。"这提醒我们: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从来不是由相机重量决定的,而是看你的眼睛是否比快门更快。


 Wind清风客
 Wind清风客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