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会纠结用手机还是专业相机,其实设备选择取决于拍摄场景——记录日常,旗舰手机足够应对;创作风光大片,全画幅相机更能捕捉细节,去年在青海湖边,我用手机拍落日总感觉色彩发灰,后来借了朋友的微单,调整RAW格式后,云层的层次感立刻显现,关键要明白:画质差距在极端光线下才会凸显,就像自行车和汽车的区别,日常通勤未必需要飙车速。
怎样设置相机基础参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全程用自动模式拍演唱会,结果歌手一动就糊片,这三个参数必须手动配合:光圈控制进光量(f/2.8适合暗光)、快门决定凝固瞬间(1/500秒可抓拍飞鸟)、ISO影响画面纯净度(尽量保持800以下),上周拍孩子踢足球,我先用快门优先模式设1/1000秒,发现画面太暗,最后把ISO调到1600才获得清晰影像,记住参数是联动的,就像炒菜要协调火候、油盐和翻炒速度。
为什么构图需要打破常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把主体放正中间会显得呆板,尝试三分法时,我发现把地平线压在下1/3处,天空更有张力;拍摄咖啡馆吧台,故意把咖啡杯切掉一角反而突出环境氛围,有次在古镇遇到撑油纸伞的姑娘,蹲下来用仰拍让伞沿形成框架构图,雨帘成了天然前景,好的构图要像写诗,该留白时绝不填满。
后期处理该修到什么程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把晚霞调成荧光粉,也有人拒绝任何修饰,我的原则是:修正缺陷而非篡改本质,比如逆光人像拉亮阴影时,要保留面部自然过渡;城市夜景降噪不能抹掉星芒灯的锐度,去年修西藏星空照,堆栈降噪后发觉银河颜色失真,又退回部分步骤,后期如同化妆,浓淡取决于你想呈现真实还是超现实。
拍摄前怎样观察光线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顶光拍人像会有难看的鼻影,但却是建筑摄影的黄金时间,我习惯提前到场地观察:清晨斜射光适合拍露珠,雨后漫射光让肤色均匀,有次拍陶瓷展品,发现展柜顶灯在10:15会形成完美45度角,提前蹲守拍到釉面反光的纹理,光线像性格多变的助手,你得摸透它的脾气才能合作愉快。


 Fun欢乐派
 Fun欢乐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