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教程

舞台演出摄影技巧,舞台演出摄影的10个实用技巧

舞台灯光是摄影师的隐形画笔当追光灯刺破黑暗时,演员的面部会突然出现高光与阴影的断层,这种瞬间的光比变化,就像突然拧开的水龙头——要么过曝成惨白,要么欠曝成剪影,…

舞台灯光是摄影师的隐形画笔

舞台灯光是摄影师的隐形画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追光灯刺破黑暗时,演员的面部会突然出现高光与阴影的断层,这种瞬间的光比变化,就像突然拧开的水龙头——要么过曝成惨白,要么欠曝成剪影,解决方法是提前观察彩排,记住主要演员的走位轨迹,将测光模式调整为点测光并锁定在面部,曾有摄影师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发现主角每次旋转到舞台左侧时,面光会增强0.7档,于是预先将曝光补偿设为+0.3,完美保留了白色羽毛裙的纹理。

快门速度要跟着节奏走

快门速度要跟着节奏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街舞breaking的定格动作与拍摄京剧水袖的流动感,根本是两种命题,前者需要1/800秒以上的快门才能凝固空中的头发丝,后者用1/125秒配合追随拍摄,反而能让飘动的衣襟画出韵律线,有个实用技巧:把音乐节拍器调到与表演同步,当鼓点密集时切换高速连拍,遇到慢板乐章则尝试延时快门,某次拍摄弗拉门戈演出时,摄影师发现舞者跺脚的瞬间总比音乐重拍提前0.2秒,这个时间差恰好够相机完成反光板预升。

对焦陷阱比追焦更可靠

自动追焦在演员突然趴地或腾空时经常失灵,这时候不如用"守株待兔"的土办法,提前对焦在舞台地板的特定标记点(比如第三块地胶接缝处),当现代舞演员翻滚到预设位置时,即便他做出"鲤鱼打挺"的非常规动作,焦平面依然能精准覆盖,某次拍摄话剧《雷雨》,摄影师发现周朴园总会在说"三十年"台词时退到茶几旁,于是用茶几上的花瓶做对焦参照物,成功抓到了演员最狰狞的表情瞬间。

观众席也是构图武器

观众席也是构图武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多数人只盯着舞台中央,却忘了后排观众举起的手臂能形成天然画框,在儿童剧演出时,试着把前排小朋友托腮的剪影作为前景,舞台瞬间就有了童话书的立体感,遇到剧场顶棚的红色安全灯,可以故意让它侵入画面左上角,这种"瑕疵"反而能强化现场感,记得某次音乐剧《猫》的拍摄中,摄影师特意等到二楼观众举起手机的蓝光连成星河,与舞台上的荧光猫眼形成冷暖对比,这张照片后来成了海报。

白平衡不能全靠自动档

白平衡不能全靠自动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舞台同时出现钨丝灯、LED染色灯和追光灯时,相机的AWB会像调色盘打翻般混乱,有个笨办法:开场前对着演员的白色戏服手动预设白平衡,这比灰卡更符合实际肤色,如果遇到灯光师突然切换成全蓝光(比如表现海底场景),别急着调回,让画面保持4500K的冷调,后期只需单独修正人物面部即可,某次拍摄《歌剧魅影》地牢戏份时,摄影师故意保留煤油灯道具造成的偏黄,使克里斯汀的恐惧表情更具真实感。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