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和摄影师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跟拍更注重记录过程
跟拍的核心是捕捉事件的自然流程,比如婚礼、旅行或日常活动,它不需要过多干预场景,而是像影子一样跟随主体,确保关键瞬间不被遗漏,比如在婚礼现场,跟拍会紧盯新人交换戒指、父母致辞等环节,用连续镜头保证完整性,这种拍摄方式类似纪录片,讲究真实感,哪怕画面不够精致,也要优先保证故事连贯。
摄影师更擅长塑造画面
摄影师的工作更像画家构图,会主动调整光线、角度和人物姿态,比如拍人像时,他们会让人物侧身45度显瘦,或用反光板补光消除阴影,这种创作需要技术积累,比如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或是等待黄昏的“黄金时刻”拍摄,和跟拍的“被动记录”不同,摄影师常会喊“等一下,这个姿势再来一遍”,直到画面符合预期。
器材选择反映不同需求
跟拍者常用轻便设备,比如24-70mm变焦镜头,既能拍全景又能抓特写,避免频繁换镜头的麻烦,而摄影师可能扛着三脚架和定焦镜头,为画质牺牲灵活性,举个例子:拍儿童生日会时,跟拍会用高速连拍定格孩子吹蜡烛的瞬间;但摄影师可能提前布置好柔光箱,要求孩子重复动作直到光线完美。
后期处理的思路差异
跟拍的素材通常批量调色,快速出片满足时效性,比如活动当晚就要交图,摄影师则可能花几小时精修一张照片:去除路人、调整皮肤质感,甚至合成多张曝光不同的照片,这就像快餐和私房菜的区别——前者管饱,后者追求味觉层次,有人问“为什么跟拍照片不够惊艳”,答案往往是:它本就不是为单张惊艳而存在的。
用户需求决定服务方式
选择跟拍还是摄影师,要看你想留住什么,如果要记录孩子成长点滴,跟拍的全天候捕捉更合适;如果想拍艺术照或产品广告,就必须找擅长控制的摄影师,有趣的是,现在很多从业者开始融合两种模式:比如婚礼摄影师会兼做流程记录,但遇到新娘独处时立刻切换成创作模式——毕竟真实和美感,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