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预判新人的关键动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礼就像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剧,新人不会为镜头停下脚步,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提前观察场地,比如仪式台的高度可能让新郎下跪时只剩半个脑袋在画面里,这时候要像下棋一样提前三步走位——蹲低机位、预留剪裁空间,去年五月一场户外婚礼,新娘父亲致辞时突然哽咽,我因为提前注意到他手握口袋巾的小动作,才能在他掏手帕的瞬间切换到85mm镜头,拍下泪痕与褶皱纸巾的特写。
闪光灯要像调味料般精准投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强光直闪会把婚纱拍成塑料布,完全不用又可能错过新娘眼底的星光,就像炒菜时撒盐,闪光灯也需要分层处理:用跳闪时让助理举反光板补亮裙摆阴影,遇到新人拥吻的逆光场景,则用1/4输出功率的侧逆光勾勒发丝,上个月在古堡婚礼中,烛光晚宴的暖色温会吞噬钻石光泽,我在三脚架固定机位,用持续光低速同步拍出了烛焰摇曳中戒指的冷冽火彩。
镜头焦段决定叙事视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婚礼照像纪录片,有些却像电影截图?秘密藏在焦距的切换里,迎亲时35mm镜头能囊括撞门时伴郎团挤变形的脸,交换戒指时就得换135mm压缩空间,让悬在空中的手与颤抖的睫毛产生戏剧张力,记得用24-70mm拍全景时,总要留些"空气"——比如画面边缘半扇虚化的雕花门,后期才能二次构图制造悬念感。
RAW格式是后悔药也是枷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同行依赖后期猛拉阴影,结果晚宴霓虹灯下的噪点比芝麻还密,RAW确实能救回曝光失误的接吻照,但连拍时庞大的文件体积会让相机变成树懒,我的笨办法是:仪式环节用RAW+JPEG双格式,抢拍时立刻切换纯JPEG,有次新郎突然抱起新娘旋转,FINE格式的12张/秒连拍抓住了裙摆从绽放到垂落的整个过程,而RAW此刻反而会成为甜蜜的负担。
观察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顶级器材拍不出外婆偷偷抹泪时颤抖的嘴角,有年冬天跟拍农村婚礼,发现新娘总用手摸左耳垂——原来那里别着亡母留下的银耳钉,我放弃拍摄大合影,用70-200mm在五米外记录她耳垂反光与泪水的交汇,后来新人说这张比任何摆拍都珍贵,婚礼摄影的终极装备,其实是保持观察的耐心和随时举起相机的警觉。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