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光拍摄能突出景物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阳光从相机后方直射被摄体时,岩石的裂痕、树皮的纹理会像被放大镜照着般清晰,去年在黄山拍迎客松,特意等到上午十点阳光与镜头同向,松针的油亮感和枝干皲裂的沧桑对比强烈——但要注意,这种光线会让叶片反光过强,可以尝试侧偏15度避开镜面反射,为什么新手总抱怨顺光拍的照片像手机随手拍?问题往往出在忽略了光影的"雕刻"作用。
顺光环境容易控制曝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煮白粥要比煲老火汤省心,顺光拍摄时相机测光几乎不会出错,在青海湖拍油菜花田时,即使设定评价测光,画面也不会出现局部过曝,但别因此掉以轻心,遇到大面积白色物体(如雪地)仍需+1档曝光补偿,这和冬天穿浅色衣服更保暖是一个道理——相机的测光系统总想把所有东西还原成18%灰。
顺光拍摄的立体感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误以为顺光会压扁画面,其实关键在于前景运用,在张家界拍石英砂岩峰林时,我特意在镜头前三十厘米处放了片枫叶,阳光透过半透明的叶脉在前景形成光斑,后景的山体顿时有了纵深感,这就好比看3D电影要戴特殊眼镜,摄影师也得给观众准备个"视觉抓手"。
顺光适合表现鲜艳色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秋天在内蒙拍胡杨林,同一片金黄的树林,逆光时像蒙了层灰纱,转到顺光位置立刻变成饱和的油画,但要注意色彩浓度与光线角度的微妙关系:当太阳升高到60度以上时,地面会变成天然反光板,此时拍摄的红色房顶会比早晨更艳丽,就像刚擦过的彩色玻璃。
顺光拍摄的天气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薄云天气的顺光最出彩,云层就像摄影棚的柔光箱,有次在漓江遇到多云转晴,阳光透过云隙洒在江面,既保留了渔船的倒影细节,又不会让水面反光刺眼,但遇到重度雾霾天,顺光反而会强化灰蒙感,这时候不如改拍剪影——摄影没有绝对法则,就像炒菜得看灶火候。


 心湖泛起涟漪
 心湖泛起涟漪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