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如何拍出单反级虚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影友抱怨手机拍不出奶油般虚化,其实问题出在距离控制,当拍摄静物时,建议将手机凑近到15厘米内,同时让背景距离主体至少2米远,上周有位读者拍摄咖啡馆茶杯,通过让窗户外的行人距离茶杯三米以上,配合F1.8大光圈模式,最终焦外光斑比肩微单效果,手机摄影的虚化不是调出来的,而是"挤"出来的——就像在早高峰地铁里,越靠近车门的人轮廓越清晰,后排乘客自然就模糊了。
阴天拍摄怎样避免画面发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铅灰色天空时,老法师们常犯的错误是拼命拉高对比度,其实更有效的办法是寻找天然反光板:比如积水路面能倒映建筑色彩,晾晒的彩色衣物可充当视觉锚点,上个月在苏州园林拍摄时,笔者发现阴雨中的青苔饱和度反而更高,用长焦截取屋檐滴水与青苔特写,后期仅微调色温就得到宋代水墨画效果,下次遇到灰蒙蒙的天气,不妨问问自己:这个场景里藏了几块天然调色板?
为什么你拍的烟花总是糊成光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节时收到大量烟花翻车案例,八成问题出在快门选择,很多人不知道烟花绽放瞬间其实比想象中慢——从升空到完全展开约需2秒,正确操作是:关闭HDR模式,固定手机在三脚架上,手动设置1/4秒快门,去年元宵节拍摄时,笔者提前在江边踩点,用耳机线当快门线防止抖动,等第一朵烟花炸开的瞬间连续拍摄,最终捕捉到花火伸展的完整轨迹,这就像拍篮球入网,关键不是快而是预判节奏。
静物摄影怎样摆脱"证件照"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美食总像外卖展示图?问题往往在于光线太"老实",尝试用台灯从侧后方打光,让碗沿泛起一道"偷吃光",这个技巧来自静物大师爱德华·韦斯顿的洋葱拍摄笔记,前日拍摄阳澄湖大闸蟹时,故意让45度角的光源在蟹壳上留下不规则光斑,后期压暗背景后,甲壳的金属质感立刻跳脱出来,下次摆拍时可以思考:你的光影是在记录物体,还是在讲述故事?
如何让街拍人物不躲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街头摄影最怕被摄者警觉,其实解决方法藏在相机设置里,提前关闭对焦提示音和闪光灯,改用长焦端站在五米外,装作查看照片实则半按快门对焦,上周在弄堂里拍摄老匠人,笔者连续二十分钟低头摆弄手机,等他重新投入修鞋工作时突然举起手机连拍,最终捕捉到老人皱眉咬钉子的生动瞬间,这就像等麻雀低头啄食,你动的越少,得到的越多。


 Cool酷影
 Cool酷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