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让画面呼吸更自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像被硬塞进画框?试试将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关键元素放在交叉点上,拍摄落日时,把地平线压在下1/3线而非正中,天空顿时有了戏剧性,人物肖像中,眼睛落在上交叉点,留白区域自然引导视线——这就像茶倒七分满,留出的空间反而让人更想品味。
引导线构图会偷走观众的目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为何总让人不自觉地看向远方?利用道路、栏杆等延伸物作为视觉箭头,能强行(但优雅地)控制观看路径,拍摄老街时,让青石板路的纹理斜穿画面,终点摆个撑伞的行人,观众的视线就像坐滑梯一样溜向故事焦点,注意线条不宜过多,三根筷子能夹菜,十根反而互相打架。
框架式构图给风景加个画中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框为什么是摄影师的好道具?用门洞、树枝甚至光影形成的天然相框包裹主体,能制造"偷窥感"的层次,比如透过拱门拍教堂,石框既遮挡杂乱背景,又像给建筑裱了古典画框,但小心别过度——就像用十层包装纸包糖果,真正想展示的东西反而被淹没了。
负空间构图用空白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极简照片往往更有冲击力?大面积留白不是浪费,而是给主体呼吸的余地,拍摄孤树时,让树只占左下角,其余全是雪地,寂寥感瞬间翻倍,这类似水墨画的留白哲学——空着的宣纸部分,其实比墨迹更会说话,控制比例很重要,留白超过70%时,主体得像舞台上的主角那样有表现力才行。
打破规则前要先学会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所有教程都强调"不要居中",偏偏有人居中拍摄却获奖?构图法则像自行车辅助轮——掌握后才能放心拆卸,故意把人物怼在正中间,配合对称背景和强烈眼神,反而能制造对峙感,关键要明确打破规则的意图,就像叛逆期需要资本,乱穿马路的前提是看清来往车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