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何要学基础摄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许多学生刚入学时会有疑问:既然专业名称是"影视制作",为什么还要花半年时间学静态摄影?这就像盖楼不打地基——看起来省事,后期必然出问题,去年我带学生拍短片时,有个组直接用电影机怼着演员拍特写,结果画面全是虚焦,后来让他们重新用单反练习手动对焦,才发现问题出在基础不牢,静态摄影训练的是对光线、构图、景深的肌肉记忆,这些在动态拍摄中根本来不及思考。
相机操作技术会限制创作表达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觉得懂参数会束缚创意,这好比说厨师不用学刀工,去年毕业作品展上,有个学生想用长曝光拍车流光影,却因为不会计算曝光补偿,最终成片要么过曝成白光要么漆黑一片,技术参数就像语言词汇量,掌握的越多,能说的"话"才越精准,我们要求大二学生必须能盲调相机三要素,不是搞机械训练,而是让设备成为延伸的感官。
手机摄影能替代专业训练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手机算法确实能自动修出讨喜的照片,但就像美颜滤镜画不出梵高的向日葵,上学期实践课,我们让学生分别用手机和单反拍同一场景,手机直出的夜景看似明亮,但放大后全是噪点涂抹;而手动控制曝光的相机raw文件,能保留暗部细节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专业训练培养的是对影像本质的理解,算法再聪明也替代不了摄影师的现场决策。
胶片摄影在数字时代还有必要学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就像问"有了计算器还要背乘法表吗",去年带学生去胶片厂实践,有个镜头反复拍了七条才成功,这种"子弹有限"的拍摄方式,反而让他们学会了用取景框思考,数码设备给人无限试错的错觉,而胶片36张的限制会逼着你观察光线、预判画面——这种能力迁移到影视拍摄中,能减少至少30%的废片率,现在剧组里掌机的老师傅,哪个不是从暗房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摄影课与影视课的技能如何衔接
总有人把这两者割裂开,其实它们的关系像铅笔素描和油画创作,大三的MV拍摄课上,有个组想用移轴效果制造微缩模型感,正因为他们大一时扎实学过倾斜移轴镜头的原理,才能在影视镜头中快速复现这种特殊视角,影视是动态摄影的集合,每个分镜本质上仍是摄影作品,去年金马奖最佳摄影得主在访谈里就说,他的运镜思维全部来源于早年拍摄静态照片时的空间训练。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