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摄影需要提前勘察场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人常问:"为什么摄影师总要求提前看场地?"这就像厨师做菜前要熟悉厨房——光线死角、柱子遮挡、紧急出口位置都会影响构图,曾有个教堂仪式区两侧有巨型烛台,逆光拍摄时新人面部全是阴影,后来我们用反光板提前卡在吊灯挂钩上才解决问题,户外婚礼更要留意太阳轨迹,树荫移动的速度可能比新娘换装还快。
镜头焦段要覆盖动态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带一支50mm定焦够用吗?"这种问题常让同行苦笑,接亲时卧室挤满人需要超广角,仪式环节长焦才能捕捉父亲擦泪的特写,有次跟拍新郎闯门,24-70mm镜头卡在28mm广角端,结果伴郎团突然后撤,画面里只剩半张扭曲的脸,现在我的包里永远装着16-35mm和70-200mm,像备着伸缩自如的钓鱼竿。
预判比快门速度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迷信"1/800s才能定格抛捧花",其实关键在读懂身体语言,当新娘后仰蓄力时就要开始连拍,因为捧花到达顶点前0.3秒的手臂肌肉变化最有张力,有回拍到伴娘们集体后撤半步的滑稽场面,就是因为注意到她们提前瞄好了花束轨迹,这跟打羽毛球预判落点是一个道理,相机追焦再快也赶不上人的直觉。
备用方案要具体到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过新人坚持要拍"夕阳逆光剪影",结果当天暴雨,我们立即启动B计划:用车灯打亮雨帘作前景,酒店旋转门当反光体,真正有用的备用方案得精确到"如果11:38分还没接到新娘,就改拍单人晨袍照",有次婚车迟到,我们让新郎在树下系领带,逆光下的尘埃颗粒反而成了绝妙光晕,应急预案不是写小说,得像列车时刻表般精确。
服装细节决定画面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盯着新娘手套?蕾丝勾丝、头纱褶皱这些"小瑕疵"在特写里会放大十倍,有张父亲牵手的照片本来很动人,结果修图时发现他袖口有根线头,看起来像手腕在流血,现在我们会随身带迷你熨斗和去球器,毕竟婚纱不是P上去的,褶皱度决定照片的呼吸感。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