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摄影拍摄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准备哪些拍摄设备
想拍出流畅的延时视频,设备选择直接影响最终效果,一台支持间隔拍摄的单反或微单相机是基础,三脚架更是必不可少——想象一下试图用颤抖的手端着一杯满到边缘的咖啡走直线,没有稳定支撑的延时拍摄就像这个场景,必然充满灾难,如果拍摄移动延时(比如边走边拍),滑轨或稳定器能大幅提升画面顺滑度,别忽视存储卡和备用电池,连续拍摄几百张照片时,突然提示存储空间不足就像长跑最后十米被绊倒。
如何设置相机参数
参数设置是延时摄影的隐形骨架,光圈建议固定在f/8-f/11获得足够景深,ISO尽量压低避免噪点——这就像煮汤时火候太大容易糊底,快门速度要根据被摄物体调整:拍云层流动用1秒以上慢门,记录人群脚步则需1/250秒以上冻结动作,关键矛盾在于:想要画面流畅通常需要更多照片(间隔时间短),但长时间拍摄又可能遇到光线变化,日出日落时建议用M档全手动,其他时段可用AV档配合自动ISO限制范围。
计算间隔时间与总时长
"该等多久按一次快门?"这是新手最常掉进的思维沼泽,云朵飘过天空的间隔建议2-5秒,而植物生长可能需要20分钟以上,有个笨但实用的方法:对着场景举起手机拍30秒普通视频,数数画面中物体移动速度,总时长公式很简单:最终视频时长×帧率=所需照片数,比如要10秒25fps的视频就需要250张照片,若每5秒拍1张,实际拍摄时间就是250×5=1250秒(约21分钟),别忘记预留额外20%拍摄量以备剪辑时取舍。
后期合成必须注意的细节
把几百张照片变成视频就像拼图,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卡顿或闪烁,用LRTimelapse或Premiere Pro导入时,务必勾选"图像序列"选项并按文件名排序,遇到光线突变造成的闪烁,可以用软件的去闪烁功能,效果类似用熨斗烫平皱巴巴的衬衫,调色建议先在Lightroom中对首尾两张照片定调,然后同步到全部序列,导出设置选择H.264编码,比特率不低于50Mbps,否则快速移动的云层会出现令人抓狂的色块——就像低清视频里总在马赛克处卡住的足球比赛。
特殊场景的实战技巧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拍延时?试试ND滤镜配合慢门,让行人车辆变成拖影流光,这种效果类似用沾水的手指划过未干的油画,如果拍摄星空延时,除了大光圈和高ISO,要记住"500法则":500÷焦距=最长安全快门秒数(如24mm镜头约20秒),否则星星会拉出小尾巴,遇到风大的天气,给三脚架挂上摄影包配重,就像给风筝线末端绑个钥匙,最后提醒:永远比计划多拍30%素材,那些看似多余的片段往往在剪辑时成为救命稻草。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