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作品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画面的层次感
清晨五点的山脊线像被镀了层金箔,这时候按下快门的人往往能收获意外之喜,许多初学者总抱怨自己的照片"太平",其实问题常出在光线的选择上,正午阳光直射时,所有景物都被均匀照亮,就像用LED灯管照明的超市货架——清晰但乏味,试着在日出后两小时内拍摄,你会发现岩石的纹理突然有了立体感,云层的过渡像被画家精心晕染过,记得有次在黄山等日出,当第一缕光穿透云海时,整个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这种层次是后期软件永远调不出来的。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三分法构图就像炒菜必放的盐,用得好提鲜,用多了齁嗓子,在冰岛黑沙滩拍摄时,我刻意把玄武岩柱放在画面正中央,结果反而强化了地质奇观的压迫感,有时候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留出大块天空表现暴风云的狰狞,比死守三分法则更有戏剧性,就像包饺子时突然改做烧卖,打破常规往往能收获惊喜,下次遇到对称式景观时,不妨试试把主体居中,你会发现这种"违规操作"反而能突出建筑的庄严或自然奇观的震撼力。
天气恶劣反而是创作良机
暴雨将至未至时,天空呈现的铅灰色比蔚蓝色更有叙事感,去年在巴丹吉林沙漠遇到沙尘暴,能见度不足十米,我却拍出了年度最佳作品——模糊的驼队轮廓在昏黄中若隐若现,比晴空万里的明信片式照片生动百倍,记得带上防水罩,相机比我们想象的更耐折腾,就像做酸菜鱼时故意把鱼片煮老些,意外的质感反而成就特色,乌云压顶时的光线具有戏剧性的渐变,这种天象手册里的"恶劣天气",往往是成就大片的秘密武器。
后期处理要懂得适可而止
见过太多把晚霞调成荧光粉的案例,这种过度修饰就像给清蒸鱼浇番茄酱,在挪威拍极光时,原片的绿色本就很梦幻,有人却非要拉高饱和度直到像霓虹灯管,好的后期应该像给木质家具上蜡——凸显而非改变本质纹理,建议处理RAW文件时,先把显示器亮度调到50%,这个基准下如果雪山高光部分还能看见细节,暗部噪点不明显,就基本达标了,记住相机传感器记录的真实光影,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妙。


 Peace和平鸽
 Peace和平鸽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