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摄影160个名词,摄影必备,160个专业术语全解析

光圈如何控制照片的虚实层次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就像调节水龙头的阀门——f/1.8的大光圈如同完全拧开的龙头,光线汹涌而入,背景瞬间融化成色块;而f/16的小光…

光圈如何控制照片的虚实层次

光圈如何控制照片的虚实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就像调节水龙头的阀门——f/1.8的大光圈如同完全拧开的龙头,光线汹涌而入,背景瞬间融化成色块;而f/16的小光圈则像涓涓细流,连远处树叶的脉络都清晰可辨,新手常困惑为何拍人像要用大光圈?试着在午后树荫下拍摄:当模特站在斑驳光影中,f/2.8的光圈会让背景光斑变成朦胧的彩色圆点,而模特的面部细节却像被聚光灯照亮,但遇到集体照时,若还用大光圈,后排人的脸就会像被高斯模糊处理过——这时需要收缩到f/8以上,让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清晰度。

快门速度是凝固还是拖尾的艺术

快门速度是凝固还是拖尾的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快门如同眨眼的瞬间,1/4000秒的冻结效果能让飞溅的水珠变成悬浮的玻璃球,但拍摄夜间的车流时,故意用2秒慢门,红色尾灯就会拉出丝绸般的轨迹,有个经典矛盾:体育摄影师用高速快门捕捉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而风光摄影师却用慢门将瀑布拍成棉花糖,试着在黄昏拍海景,当快门设为1/500秒,浪花是无数尖锐的冰凌;换成1/2秒后,海水突然变成了飘动的雾霭,手持拍摄时若低于1/60秒,画面可能像醉汉拍的——这时要么开防抖,要么找个栏杆当临时三脚架。

ISO数值与画质的微妙博弈

ISO数值与画质的微妙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提升ISO就像给传感器灌咖啡,ISO100时画面如清晨般纯净,但光线稍弱就可能让快门慢得离谱,强行提到ISO6400?画面顿时像老电视的雪花屏,在阴天的街头摄影中,常要面对两难:用ISO1600能获得安全快门,但暗部会出现彩色噪点;坚持用ISO400则可能拍虚,有个折中方案——观察直方图,让高光不过曝的前提下,后期提亮阴影比盲目拉ISO更明智,就像煮汤时缺盐,与其猛加调料,不如慢火让食材本味渗出。

白平衡还原还是创造色彩情绪

白平衡还原还是创造色彩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的白平衡预设像性格滤镜:阴天模式给画面抹上暖黄,荧光灯模式则罩着病态青蓝,自动白平衡在阳光下很可靠,但遇到混合光源就乱了阵脚——婚礼现场的水晶吊灯和烛光会让皮肤色调忽橙忽绿,有次拍雪景,自动模式把白雪染成灰色,手动设为5500K后,雪地立刻泛出淡蓝的寒意,更狡猾的是,故意用3000K拍日落,云层会燃烧成硫磺色,这就像给咖啡加糖,有人追求原味,有人偏要撒肉桂粉。

对焦模式决定画面的呼吸节奏

对焦模式决定画面的呼吸节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单次对焦如同狙击手锁定,半按快门时"嘀"声响起,适合静止的静物;连续对焦则像猎犬追捕,镜头始终咬着奔跑的宠物不放,拍儿童时最容易失手——他们比蜂鸟还好动,这时AF-C配合高速连拍才能抓住鬼脸瞬间,但遇到铁栅栏后的动物,自动对焦常会固执地对准栏杆,此时手动对焦反而像用筷子夹豌豆般精准,有个技巧:对焦后轻微左右移动机身,能发现焦点是否真的落在睫毛而非鼻尖上。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