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像水龙头开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拧开厨房水龙头时,水流大小和光圈的原理异曲同工,把光圈值调到f/1.8,相当于把龙头拧到最大——大量光线瞬间涌入传感器,适合拍摄夜晚咖啡馆里氤氲的蒸汽,但新手常陷入矛盾:为什么拍集体照时,即使用f/1.8能获得梦幻虚化,后排朋友的脸却像被抹了油彩?此时需要将光圈收缩到f/8,就像控制水流均匀浇灌花盆,让前后景物都清晰呈现。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橡皮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周俱乐部外拍时,老张的瀑布照片像凝固的冰柱,而李姐拍的却似流动的丝绸,差别就在1/1000秒与1/4秒的快门选择,高速快门能定格飞鸟振翅的瞬间,但若想拍摄车流光轨,就得把相机架在栏杆上,用慢门让时间自己作画,不过慢于1/30秒手持拍摄?画面八成会变成抽象派油画——这时候三脚架比咖啡更提神。
ISO像老式收音机旋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高感光度就像拧大收音机音量,能捕捉微弱光线,但随之而来的噪点如同信号干扰的沙沙声,在阴天拍摄古建筑时,ISO800能让飞檐上的脊兽细节浮现,但超过3200时,画面暗部就会爬满彩色噪点颗粒,有个取巧办法:前期用低ISO多拍几张,后期叠片降噪,这可比直接开高ISO的粗糙质感细腻多了。
构图是视觉的跷跷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樱花,有人拍得像证件照,有人却能拍出诗意?试着把主体放在九宫格右侧交叉点,左侧留出空枝桠,画面顿时有了呼吸感,上周小陈拍的街头摄影,把报亭故意切掉三分之一,反而让买报老人的身影更具张力,但切记:打破三分法前,得先像背乘法表那样熟练掌握它,否则画面容易像没系好的鞋带般松散。
白平衡是光线的翻译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六点的江面泛着蓝调,而黄昏时却染上琥珀色,相机需要你告诉它"现在是什么时辰",用自动白平衡拍雪景常会得到脏灰色,手动设定到5500K才能还原雪粒的晶莹,但遇到混合光源的夜市,钨丝灯和霓虹灯打架时,不妨故意用错白平衡——让画面偏洋红,反而能强化市井的烟火气。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