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焦段决定画面透视关系
为什么广角镜头拍人像会显脸大?24mm镜头拍摄时,距离模特1米会产生夸张的近大远小效应,如同用鱼眼镜头看门把手会扭曲变形,建议人像摄影保持85mm以上焦距,此时面部五官比例最接近肉眼观察效果,去年在胡同拍摄时,我用35mm镜头拍半身人像,结果模特的鼻尖在画面中异常突出,后来换到105mm焦距,三米外拍摄立刻获得自然透视。
快门速度凝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飞鸟时1/1000秒仍可能模糊,但瀑布用1/4秒却能拍出绸缎质感,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源于被摄体移动速度差异,就像用不同速度搅拌咖啡,快动作会凝固咖啡粉颗粒,慢速则让液体形成漩涡,上周拍摄自行车赛,发现前轮辐条在1/800秒下依然呈现残影,最终改用1/2000秒才完美定格旋转中的辐条。
白平衡影响色彩情绪表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晨雾中的冷调蓝光和夕阳的暖调橙光哪个更真实?相机自动白平衡常会中和这两种特性,拍摄咖啡馆菜单时,我发现5600K色温让食物发灰,调到4800K后拿铁表面的焦糖色立刻诱人起来,这就像我们的大脑会自动修正不同光源下的白色纸张,但相机需要手动干预——阴天拍摄请将色温调到7000K以上,否则整组照片都会泛青。
景深控制突出视觉焦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1.4大光圈拍人像时,为什么有时连睫毛尖都模糊?这涉及景深三维分布特性,好比用激光笔照射书本,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会随角度变化,上月拍摄静物时,f/2.8光圈下茶杯把手已经虚化,但杯身花纹仍清晰,这是因为它们不在同一焦平面,被摄体与相机呈45度角时,至少要收两档光圈才能保证整体清晰。
曝光补偿修正测光误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雪景照片总发灰怎么办?相机测光系统会把白雪判定为过曝而自动压暗,这就像用自动水龙头洗手,水流总比需要的量少三分之一,去年拍冰雕展时,+1.7EV补偿才还原出冰晶的透亮质感,逆光人像更要大胆加曝光,否则面部会像剪影——试试对焦后把曝光标尺推到+2档,你会发现暗部细节突然活了。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