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摄影优秀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设置决定画面质感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层次分明,你的照片却像蒙了层雾?关键在于基础设置没吃透,以拍摄黄山云海为例,老手会手动设置白平衡至5500K,让冷色调的云雾与暖色山体形成对比;新手依赖自动模式,画面容易发灰,建议尝试光圈优先(f/8-f/11),配合最低原生ISO,就像煮汤时火候太小熬不出味道,参数保守反而丢失细节。
构图是视觉的导航图
遇到壮丽景色总想全部塞进画面?这就像把整桌菜倒进一个盘子,采用三分法时,若雪山占上两格,需在下格安排冰湖倒影形成呼应,去年在喀纳斯,我刻意将白桦林放在左侧1/3处,右侧留出晨雾流动的空间——画面顿时有了呼吸感,构图的留白不是偷懒,而是给风景留出伸展的舞台。
光线是自然的魔术师
正午拍不出好风景?这话只说对一半,去年八月在张掖丹霞,硬光下岩层纹理反而更立体,关键要转换思路:用偏振镜压暗天空突出地质褶皱,就像用砂纸打磨木纹,黄昏时分的侧光适合表现草原曲线,但若遇到阴天,试试长曝光记录云层流动,这种"慢速烹饪"能让平淡天气呈现水墨效果。
后期是第二次取景
有人说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都在调整影调,处理坝上草原作品时,我会单独提亮暗部牧群,就像调节交响乐中单簧管的音量,去年修一张漓江晨雾,发现降低黄色饱和度反而让竹筏更突出——后期不是造假,而是还原人眼看到的层次,高光预警提示就像炒菜的焦糊味,提醒你该关火调整了。
器材选择要量体裁衣
三脚架真的必带吗?在阿尔山拍星空时,我把相机架在背包上照样出片,但拍摄尼亚加拉瀑布,没ND镜就完全无法实现丝绸水流,就像钓鱼,水库需要海竿,溪流则用手竿,关键要评估场景:城市夜景需要广角,而草原鹰群可能长焦更实用,别让装备焦虑捆住手脚,去年用手机慢门也拍出了赛里木湖的星轨。


 Fun欢乐派
 Fun欢乐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