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纪实摄影捕捉真实瞬间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记录真实,不干预被摄对象,街头摄影师常采用"埋伏式"拍摄,比如在早市用35mm镜头抓取商贩称重的瞬间,这时需要将相机设为静音模式——你以为快门声很小,但在安静环境中仍可能惊动被拍对象,有个矛盾现象:越是追求自然,越需要人为控制ISO和光圈,就像钓鱼,既要保持耐心等待,又要随时调整浮漂深度,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用单点对焦?因为面对突然闯入画面的主体,区域对焦很可能对到无关背景上。
人像摄影传递情绪温度
棚拍人像布光时,主光与辅光的光比控制在1:2最稳妥,但遇到表现刚毅性格的男性肖像,可以大胆用到1:4,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让模特直勾勾看镜头,其实让视线略微偏移15度,眼白露出更多时,眼神会显得更生动,就像煮溏心蛋,多30秒就老,少30秒太生,反光板不是越近越好,距离模特2米左右用银色面补光,能制造出类似玻璃反射的冷调光泽,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模特左脸45度位置拍摄?这个角度能凸显面部轮廓,又不会产生过多阴影。
静物摄影玩转光影魔术
拍摄玻璃器皿时,逆光位要配合黑色卡纸才能勾勒轮廓光,有个反常识技巧:想拍出通透感反而要减少补光,让暗部适当沉下去,就像煮咖啡,水太多会稀释风味,最近流行的"悬浮静物"其实很简单,用鱼线吊住物体后期修掉即可,关键是要用f/16小光圈保证前后都清晰,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在阴天拍静物?柔和的散射光能让绒面材质呈现细腻质感,而晴天的直射光会产生难看的高光斑点。
风光摄影等待自然馈赠
拍日出前半小时到达还不够,真正的好光线往往出现在日出后40分钟,使用渐变灰滤镜时要注意地平线是否平直,倾斜的滤镜会让天空出现深浅不一的色块,有个矛盾点:长曝光能让水面雾化,但超过30秒的曝光反而会失去水纹的层次感,就像炖汤,火候不足味道寡淡,过火又会破坏鲜味,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带着指南针?知道太阳方位才能预判黄金时刻的光线角度,尤其在山谷地形中。


 Flower花仙子
 Flower花仙子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