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跟摄影一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跟拍和摄影的拍摄目的不同
摄影往往追求单张作品的完整性,比如风光摄影要等黄金时刻,人像摄影要调整光线和姿势,但跟拍更像连续剧,比如婚礼跟拍,摄影师得全程盯着新人,从早到晚记录流程,错过一个镜头就可能无法补救,有位同行曾因低头换镜头,没拍到新娘父亲抹泪的瞬间,至今后悔,这种动态记录和静态创作的区别,就像做菜时的爆炒与慢炖——火候节奏完全不同。
器材选择决定操作方式
用单反拍静物可以架三脚架慢慢调参数,但跟拍时多数情况得手持,去年帮朋友跟拍马拉松,带70-200mm长焦镜头本想抓特写,结果选手冲刺时根本来不及变焦,最后换成24-70mm标准镜头才勉强跟上,更别说还要随时注意电池电量,有次跟拍儿童生日会拍到一半相机没电,只能尴尬地用手机续命,这些实战教训说明,跟拍器材必须轻便、快速、耐耗。
构图思维存在本质差异
摄影可以反复调整构图,比如拍荷花能等蜻蜓落在合适位置,但跟拍更像打移动靶,上周拍摄企业年会时,领导突然起身颁奖,根本没时间考虑三分法,只能凭本能框住主体,最头疼的是遇到逆光讲话场景,若按常规摄影思维要补光,但实际只能提高ISO硬扛,否则连拍都来不及,这种"先拍到再拍好"的妥协,恰似钓鱼时溜大鱼——得先确保不脱钩再考虑姿势。
后期处理侧重不同方向
摄影作品能花几小时精修一张图,跟拍却要批量处理,记得处理过一场2000张的婚宴跟拍,每张调色会累死,最后用预设统一色调,只精修50张关键镜头,更现实的问题是,客户往往第二天就要发朋友圈,根本没时间雕琢,这就像快餐店和私房菜的区别——前者要效率,后者要品质,有位前辈说得好:"跟拍的底片是记忆,摄影的成片是艺术。"


 Bird飞鸟翔
 Bird飞鸟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