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常见的五种构图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构图让画面更平衡
为什么很多风光照片的天空只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分法的典型应用,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形成九宫格,关键元素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摄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左上交叉点,既能突出主体,又避免呆板,遇到地平线时,可以遵循“天三地七”或“天七地三”的原则,比居中切割更有层次感。
引导线构图吸引观众视线
铁轨、河流、栏杆这些线条有什么用?它们能像导游一样把观众视线引向主体,拍摄街道时,利用透视产生的汇聚线指向远处行人;在森林中,用树干形成的垂直线条引导视线向上,注意线条不宜过于杂乱,否则会像打结的耳机线一样让人找不到重点,试试蹲低角度拍摄马路,你会发现平常的斑马线也能变成有力的构图工具。
框架式构图增加画面纵深感
窗户、拱门甚至树枝都能当“相框”?这种构图就像给照片装上画框,既能突出主体,又能强化空间感,古建筑拍摄中,经常用门框套着远处的塔楼;野外拍摄时,可以寻找天然岩洞作为前景框架,但要注意框架与主体的明暗对比,太暗的框架会像黑洞一样吸走所有注意力,下次遇到走廊或桥洞,不妨试试把主体安排在“画中画”里。
对称构图营造稳定美感
为什么倒影照片总让人着迷?对称构图满足了人类对秩序感的追求,拍摄建筑时找准中轴线,让左右完全镜像;水面倒影则要控制波纹,太碎的反光会像打碎的镜子,但绝对对称容易显得死板,可以尝试在对称中安排一个打破平衡的元素,比如对称走廊里走过的行人,就像规整琴键上突然跳动的音符。
留白构图传递意境氛围
大面积空白是不是浪费画面?恰恰相反,留白能制造“呼吸感”,拍摄孤树时让天空占三分之二,树就显得更有故事性;拍运动主体时,在前方留出空间,能产生“即将发生”的期待感,但留白不是随便留,要注意负空间的形状美感,否则会像没对齐的墙纸一样让人不舒服,雾天拍摄时尤其适合留白,朦胧的空白部分反而能激发观者想象。


 RaindropSparkle
 RaindropSparkl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