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是照片的无声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让人一眼难忘?秘密往往藏在光线里,清晨的斜光能给建筑拉出戏剧性的影子,就像老裁缝用粉笔在布料上画线,每一道痕迹都决定着最终形态,逆光拍摄时,发丝会变成金线,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让主体变成剪影——这时需要打开闪光灯补光,或者调整曝光补偿,阴天反而是拍人像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巨大的柔光箱。
构图是视觉的呼吸节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画面杂乱无章时,不妨试试"减法法则",就像整理凌乱的抽屉,把无关物品清空后,剩下的钥匙自然显眼,三分法则是老生常谈,但把地平线压在正中央有时反而有力——比如拍摄对称的湖面倒影时,有摄影师说:"拍高楼要蹲下,拍花朵要趴下",改变视角就像转动万花筒,平凡场景会突然绽放新意。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1/1000秒凝固飞鸟的翅膀,和用1/4秒拍出瀑布的绸缎感,其实是同一种原理的两面,这就像煮鸡蛋,大火快煮和文火慢炖得到完全不同口感,追焦拍摄行驶的自行车时,很多人不知道快门速度应该与车速匹配——时速20公里用1/125秒,40公里就要1/250秒,夜晚手持拍摄?安全快门"就像记住咖啡因耐受度,50mm镜头起码要1/50秒。
色彩是情绪的化学试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冷色调像薄荷糖让人平静,暖色调像篝火烘烤着观者,但为什么美食照片总要增加饱和度?因为人类对高饱和颜色的反应,就像蜜蜂对花蜜的直觉,拍摄秋叶时,试试在白平衡里加品红,画面会突然变得像葡萄酒般醇厚,阴天拍人像时,在阴影处放块金色反光板,效果堪比给照片灌了杯热可可。
等待比技术更考验耐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本质上是对时间的狩猎,拍街头摄影时,与其追着人物跑,不如像钓鱼人般守着构图完美的背景,曾有摄影师为拍火山喷发等待三个月,这就像种番茄,知道它总会红但不知是哪天,晨雾中的树林、涨潮时的礁石,这些转瞬即逝的画面,相机参数再熟也抵不过"在现场"三个字。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