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光绘摄影的参数设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来捕捉光线轨迹
光绘摄影的核心是长时间曝光,而手机的快门速度决定了光线轨迹的呈现效果,普通模式下,手机快门通常在1/30秒左右,这远远不够,你需要手动切换到专业模式,将快门速度调整为10秒甚至更长,比如拍摄烟花时,8秒的快门能让火花拖尾更连贯;但若环境光太强,过长的曝光会导致画面过曝——这时候就得在5秒和15秒之间反复试验,就像煮面条时试探火候,差几秒口感就完全不同。
感光度必须压低才能避免噪点
很多人误以为提高ISO能弥补暗光环境,但光绘恰恰相反,ISO过高会让黑色背景布满彩色噪点,像老电视的雪花屏,建议将ISO锁定在50-100,如果手机最低只支持100,那就用三脚架固定设备,曾有人举着手机拍光绘字,ISO调到800,结果字母边缘全是颗粒,还不如用100ISO配合6秒快门拍出的干净,暗处不是靠ISO提亮,而是靠延长曝光时间吃进光线。
对焦模式决定了光线的虚实层次
自动对焦在光绘中常常失灵,对着黑暗环境它可能反复拉风箱,手动设定对焦距离是关键——如果画光绘的人站在3米外,就把对焦滑块拉到3米刻度;若是拍摄星空光绘,直接切到无限远,有次拍摄钢丝棉火花,自动对焦总追着火星跑,导致背景模糊,改成手动对焦后,前景的枯树和火花轨迹才都清晰,这就像近视眼摘掉眼镜后,必须自己调整晶状体焦距才能看清。
白平衡能改变光绘的冷暖情绪
路灯下的光绘偏黄,LED灯带又容易发蓝,白平衡设置能扭转这种色偏,想保留现场氛围就用自动模式,但要突出特定颜色时就得手动干预,比如用荧光棒画爱心时,设置5500K色温会让粉色更纯净;而拍摄烛光轨迹时,调到3000K能强化橙红的温暖感,有个反例:有人用冷白色车灯作光源,却忘了调白平衡,最终成片像X光片般惨白,完全失去了光绘的梦幻感。
别忘了关闭不必要的辅助功能
HDR模式、AI场景识别这些功能在光绘时反而帮倒忙,HDR会合并多张曝光,导致光迹断裂;AI可能误判为夜景而强行提亮,有张失败的作品就是这样:手机自动触发了"超级夜景",把本该漆黑的背景压成了灰蒙蒙的雾霾天,正确的做法是关闭所有智能优化,回归最原始的手动控制——毕竟光绘是人为创造的光影,不需要算法来教我们什么是美。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