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光影捕捉山川的层次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风光最怕画面"平得像煎饼",尤其是面对绵延山脉时,去年在黄山拍日出时,我特意等到云海漫过山腰的瞬间——前景的松树剪影、中景翻腾的云浪、背景被晨光镀金的山脊,三明治式的层次就出来了,记住逆光时要把测光点对准中间调,否则要么死黑一片,要么高光溢出,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带着渐变灰滤镜?就是为了压暗过亮的天空,这种物理调节比后期拉滑块自然得多。
慢门拍摄如何让流水呈现丝绸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瀑布拍成"冰冻粉丝汤"的失败案例吗?问题往往出在快门速度的尴尬值,在九寨沟拍珍珠滩时,我用三脚架固定机位,快门调到1/4秒试拍发现水花仍显凌乱,直到降至2秒才出现理想的雾化效果,但要注意:阴天容易过曝,得在镜头前加ND减光镜,就像给沸腾的火锅加冷水调温,有摄友问为何不用堆栈合成?其实单张长曝光更能保持水纹的连贯韵律。
城市风光怎样避开杂乱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上海外滩时,观光栏杆上的矿泉水瓶总破坏画面,后来我发现登上对面写字楼45层俯拍,不仅规避了地面杂物,还能用玻璃幕墙的倒影制造魔幻效果,这种"物理PS"比后期修图更真实——就像炒菜时直接拣出花椒,比吃进嘴里再吐出来高明,遇到避不开的电线怎么办?试试用大光圈虚化成深浅色块,反而能成为构图韵律线。
极端天气反而是出片良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数人遇到暴雨就收相机,但我在张家界碰上的雷暴天气,反而拍到了闪电劈向乾坤柱的奇观,关键是把ISO控制在400以内避免噪点,用快门线触发拍摄,就像钓鱼时握着竿等鱼汛,次日清晨的平流雾更是惊喜,能见度不足20米时,长焦镜头压缩出的水墨效果比晴天更震撼,记住给相机套上防雨罩,镜头前擦凡士林制造朦胧光晕的小技巧。
构图中黄金分割的灵活运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青海湖边拍油菜花田时,死板遵循三分法会拍出"数学作业本",我将风车放在右上黄金点,同时让花田的蜿蜒小径形成"S"型引导线——这就像包饺子时既要捏紧褶子,又要留出鼓肚的弧度,当遇到蒙古包与彩虹同框时,把地平线压在画面下1/5处,既能突出云层气势,又保留了地面炊烟的生活气息,有时候故意打破规则,反而能激活画面的呼吸感。


 灵眸闪烁光芒
 灵眸闪烁光芒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