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饱和度的名词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饱和度决定色彩的浓烈程度
饱和度描述颜色的鲜艳或灰暗程度,就像果汁的浓度——100%饱和度的红色如同新鲜草莓汁,50%则像兑了水的饮料,拍摄晚霞时,相机若自动降低饱和度,云层会显得苍白无力;这时手动增加15%-20%饱和度,就能还原肉眼看到的炽热金红,但要注意,过度提升会导致色彩溢出,比如玫瑰花瓣失去纹理细节,变成平板塑料感。
低饱和度营造特殊情绪
故意降低饱和度是表达情绪的有效手段,将饱和度控制在30%以下,配合阴天散射光,能呈现忧郁的胶片质感,例如拍摄废弃工厂时,铁锈的棕红色降到20%饱和度后,会与灰色水泥墙形成统一的高级灰调,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只调低色彩浓度却忽略明暗对比,导致画面像蒙了层雾——此时需同步增加10%明度差来维持立体感。
相机与屏幕的饱和度差异
为什么电脑修图时调好的鲜艳照片,传到手机就变得刺眼?这是因为手机屏幕普遍存在过饱和倾向,建议在专业显示器上将饱和度校准至sRGB标准,拍摄人像时尤其要注意:相机内置的"生动模式"可能让口红颜色溢出到皮肤上,此时改为"标准模式"并手动微调2-3个点更安全。
饱和度与白平衡的共生关系
白平衡偏移会暗中改变饱和度表现,在钨丝灯下拍食物,若错误使用日光白平衡,整张照片会泛黄,此时饱和度看似很高却失真,正确做法是先校准白平衡至3200K,再调整饱和度——你会发现原本浑浊的橙黄色汤底,现在能清晰分辨出胡萝卜的明黄与番茄的暖红,这种微妙的色彩分离,正是专业摄影师常说的"干净的饱和度"。
局部饱和度控制技巧
高明的处理往往针对特定色彩,用HSL工具单独提升蓝天饱和度时,要同步观察云朵边缘是否出现紫色镶边,拍摄秋叶特写时,若发现黄色饱和度高于红色会导致层次扁平,可以反其道而行:将黄色降5%,红色增8%,这样枫叶就能在保持自然的前提下跳脱出来,饱和度的价值不在于数值高低,而在于能否服务整体视觉逻辑。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