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摄影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光圈控制着画面的虚实层次
很多人刚拿到相机时,总疑惑为什么背景有时模糊有时清晰,这就像人眼聚焦——当你紧盯眼前的水杯,远处的书架自然变虚,光圈值(如f/2.8)越小,镜头"瞳孔"张得越大,背景虚化越明显,但要注意,拍集体照时若用f/1.4大光圈,后排人的脸可能虚成色块,上周有个学员在正定古城拍人像,坚持用f/16小光圈,结果人物和隆兴寺的飞檐全都清晰得像剪纸,反而失了层次感。
快门速度决定了瞬间的凝固或流动
你能用1/4000秒定格飞鸟振翅,也能用1/15秒让滹沱河的水流变成丝绸,但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慢于"镜头焦距倒数"(比如50mm镜头用1/50秒)就容易拍虚,有个有趣的现象:拍孩子奔跑时,家长总爱用连拍模式"扫射",其实不如先观察孩子动作规律——当他们的脚刚接触地面时按下快门,画面既有动感又能看清表情,去年冬天在植物园,我们用1/250秒拍跳起的雪球,结果发现凝固的雪粒像悬浮的珍珠。
白平衡影响着照片的情绪温度
相机总把白色还原成白色的设定,在现实中却充满变数,清晨的棉三厂房和傍晚的电视塔,同样的白墙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色调,有人坚持用自动白平衡,但拍正午的雪景时,相机常会误判成冷蓝色,试着在裕华路拍夜景时手动设为"钨丝灯"模式,暖黄的路灯会把街道染成老电影色调,有个学员在民生路文化长廊拍红灯笼,发现用"阴天"预设比实际场景更暖,反而突出了节日氛围。
构图引导着观看者的视线路径
九宫格线不是铁律,但能避免把主体塞在正中间,拍河北博物院的展柜时,把青铜器放在交叉点上,留出器物朝向的空白,画面就"会呼吸"了,俯拍北国商场的旋转楼梯时,螺旋线条会自然牵引视线向下坠落,上周在滹沱河花海,我们让学员尝试用油菜花做前景虚化,结果发现模糊的黄色色块比清晰的花朵更能衬托人物,当画面出现明显线条时,它就该指向你想让人看的地方——就像地铁指示牌引导乘客那样明确。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