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理想的拍摄机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站在景区入口处,新手常被五花八门的路线搞晕,比如拍梯田时,有人直奔最高观景台,结果发现光线被山体遮挡,其实最佳位置往往在半山腰的岔路——既能避开人群,又能用侧逆光勾勒田埂线条,下次不妨先绕场地走一圈,观察太阳角度和地形起伏,再决定把三脚架支在哪里。
长焦镜头为何能压缩空间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在草原拍远处的马群,用手机广角只能得到芝麻大的黑点,换成200mm镜头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马匹仿佛就站在山脊线上,实际距离却被"吃掉"了三百米,这就像透过望远镜看月亮,明明月球离地球38万公里,却好像伸手可触,焦距越长,前后景的视觉距离越暧昧。
RAW格式像未拆封的颜料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直出照片灰蒙蒙,就像拆封即食的预制菜少了锅气,RAW文件则是装满生鲜食材的冰箱,白平衡、高光细节这些"食材"都保留着,去年在霞浦滩涂,有位客人执意用JPEG拍日落,结果云层死白一片,而用RAW拍摄的团员,后期轻松拉回了三档亮部细节。
慢门拍摄要跟流水耍太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拍瀑布直接上10秒快门吗?结果水流变成了一团模糊的棉花糖,正确做法是像推手般与水流博弈:1/4秒能保留水花形态,1秒开始出现丝绢质感,记得那次在黄果树瀑布,我们让团员先用1/15秒试拍,再逐步延长曝光,最终找到2秒这个临界点——既柔化水流,又没丢失岩石的棱角。
晨雾拍摄要算好湿度账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带团去元阳,有对夫妻凌晨四点就占好机位,结果等来的却是浓到化不开的雾墙,其实雾气像熬汤的火候,最佳状态是能隐约露出梯田轮廓的薄雾,我们后来发现,当湿度计显示85%时出发最稳妥——这个数值下,阳光穿透雾气的丁达尔效应刚刚好,就像撒了金粉的纱帐。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