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静止人像需要多快的快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模特保持固定姿势时,1/125秒是安全起点,这个速度能凝固轻微的脸部微表情,比如嘴角抽动或发丝飘动,但遇到戴宽檐帽的拍摄对象时,帽檐阴影会随头部微晃产生变化,这时建议提到1/200秒,曾有摄影师在下午三点的树荫下拍OL职业照,发现1/100秒拍出的领带纹理总带着拖影,后来发现是地铁经过引起的地面震动——环境震动比人体动作更隐蔽。
动态人像怎样避免拍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跑跳动作时,1/500秒是道分水岭,婚礼跟拍师有个经验:新郎单膝跪地时1/250秒足够,但新娘抛花束瞬间要1/800秒,有个反常识现象:穿雪纺裙转圈的模特,裙摆移动速度其实比腿部更快,就像煮火锅时,浮在最上面的油层总比汤底滚得更剧烈,轻薄材质会产生视觉误差,建议对动态部位单独测速,比如先拍10张挥手的特写测试。
弱光环境如何平衡快门与画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烛光晚餐的拍摄现场,很多摄影师困在"1/60秒魔咒"——低于这个速度必出虚影,但提高ISO又出现噪点,其实有个折中方案:让模特后脑勺靠墙,身体静止但允许手指微动,用1/40秒配合单点对焦,这就像在摇晃的公交车上端汤,碗可以晃但手要稳,某次拍摄退休教师弹钢琴,发现1/30秒能拍清皱纹的沧桑感,而琴键模糊的拖影反而增加了韵律。
特殊镜头为何要突破常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使用200mm以上长焦时,安全快门要翻倍计算,上周帮篮球运动员拍特写,站在看台用300mm镜头,理论上需要1/300秒,实际发现他起跳时球衣号码都在抖动,这和用望远镜看飞鸟同理——距离会把微小震动放大,最后用到1/800秒才定住空中扣篮的瞬间,代价是不得不开大光圈到f/2.8,背景虚化得像是模型玩具,反而成就了特别的视觉效果。
追随拍摄怎样控制快门节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自行车骑行人像时,1/30秒是制造动感的魔法数字,关键要像用炒勺颠黄豆那样,让镜头与主体同速平移,新手常犯的错是只关注骑车人,忽略背景流动感,测试发现,背景中有垂直线条(如栅栏或行道树)时,1/15秒能拉出漂亮斜线;但若背景是杂乱商场橱窗,反而需要提到1/60秒避免混沌,有个诀窍:让模特穿纯色衣服,模糊的背景会自然形成色块切割。


 Lucky幸运儿
 Lucky幸运儿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