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人像拍摄需要多少快门速度
当模特保持静止姿势时,1/125秒是安全起点,这个速度能凝固轻微的面部表情变化,比如睫毛颤动或发丝飘动,但实际拍摄中,影棚摄影师常会降到1/60秒——不是因为他们手抖,而是为了兼容持续光源的亮度,记得有次在咖啡馆拍肖像,用50mm镜头时坚持用1/125秒,结果ISO飙到6400,画质像蒙了层纱,后来发现1/80秒配合光学防抖完全够用,前提是让模特靠在椅背上保持稳定。
动态人像需要多快的快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跳舞或奔跑时,1/500秒是分水岭,但别被数字绑架——旋转的裙摆和飞扬的头发需要不同处理,有次拍芭蕾演员,用1/800秒凝固了脚尖,却让裙摆像冻硬的塑料布,后来改到1/320秒,配合连续对焦,既保留了旋转的动感线条,又没让面部模糊,就像炒菜时火候太猛会烧焦,快门太快反而会杀死画面的生命力。
弱光环境怎样平衡快门速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烛光晚餐或夜景人像常让人纠结,这时可以玩个游戏:把快门速度设定为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85mm镜头用1/85秒,再让模特配合你呼吸节奏——吸气时暂停动作,呼气时按下快门,上周拍酒吧歌手,用1/40秒配合三脚架,故意让麦克风架产生拖影,反而强化了现场感,弱光不是非要死磕高速快门,有时候模糊比清晰更有故事。
特殊效果需要打破常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拍出虚化背景中清晰主体的追焦效果?试试1/15秒配合平移相机,这个技巧像在游乐园坐旋转木马——背景在动而你们相对静止,刚开始十张可能废九张,但成功的那张会让所有人问"怎么拍的",有次在雨天拍片,故意用1/4秒快门,让伞沿滴落的水珠拉成银线,模特惊讶的表情反而成了最生动的部分,规则存在的意义,有时候就是为了被打破。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