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摄影专业职业学院,摄影专业职业学院,培养未来影像艺术家的摇篮

光线是摄影师的隐形画笔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灰暗平板,有人却能塑造立体感?关键在于对光线的驯服,清晨斜射的窗光在静物拍摄时,会在瓷器表面形成渐变高光,这时尝…

光线是摄影师的隐形画笔

光线是摄影师的隐形画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灰暗平板,有人却能塑造立体感?关键在于对光线的驯服,清晨斜射的窗光在静物拍摄时,会在瓷器表面形成渐变高光,这时尝试用白卡纸在阴影侧补光,你会发现暗部突然有了呼吸感,遇到过正午顶光下人脸阴影难看的情况吗?其实可以让人物背对太阳,用反光板从下方补光,眼窝和鼻底的生硬投影立刻变得柔和——这就像炒菜时火候太猛就调小灶火,光线也需要"降温"处理。

快门速度藏着时间魔术

快门速度藏着时间魔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飞鸟时总拍成模糊影子?把1/500秒设为安全起点,但别迷信参数,有次拍雨滴落在铁盆里,1/1000秒反而凝固得像个塑料珠,降到1/250秒后,能看到水花绽开的裙边,就像煮溏心蛋要掐准秒数,快门也是与时间的谈判,试试对着电风扇叶片拍摄,从1/30秒的虚影到1/1000秒的定格,你会发现每档快门都在讲述不同的动态故事。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听说三分法,但为什么大师常打破规则?试着把黄昏的渔船放在画面正中央,让倒影形成对称轴,这种"破格"反而强化了静谧感,拍儿童时,故意在视线前方留出多余空间,那种即将跑出画框的动感,比严格遵循黄金分割更有生命力,这好比写诗,格律是基础,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个出格的韵脚。

后期是底片的第二次曝光

后期是底片的第二次曝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图时总纠结"真实感"的边界?某次雪景原片灰蒙蒙,把色温调到7000K后,积雪突然有了瓷器的质感——这算造假吗?其实暗房时代就有遮挡加光技法,就像炖汤最后撒的那把盐,后期是给前期拍摄"提鲜",但切记别在RAW格式里狂拉阴影,否则会出现类似酱油兑水般的噪点,好的调整应该像文火慢炖般分层处理。

镜头是摄影师的方言口音

镜头是摄影师的方言口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85mm拍人像更耐看?这支镜头就像会说情话的诗人,而24mm广角则像爱讲笑话的脱口秀演员,曾用50mm标头拍餐厅后厨,透视变形让锅铲几乎戳到观众鼻子,这种"方言"特有的张力,换成手机主摄就平淡无奇,选择镜头好比选钢笔,细尖适合写小楷,美工笔才能写出飞白,下次拍街景不妨试试用135mm"偷"远处的故事。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