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摄影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基础设置决定照片成败
很多人拿到相机就直接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太暗就是模糊,其实就像炒菜前要调好火候,拍摄前必须检查三个参数:ISO控制感光度,白天通常用100-400;快门速度建议不低于1/125秒防手抖;光圈则根据需求调整,拍人像用f/2.8虚化背景,拍风景用f/8保证清晰度,上周老张用自动模式拍社区花卉展,所有照片都灰蒙蒙的,后来把ISO从自动改为100,画面立刻通透起来。
构图技巧让平凡场景变作品
为什么同样的社区花园,有人拍得像明信片,有人拍得像监控录像?关键在构图法则,试着把喷泉放在九宫格右下交叉点,留出左侧空间表现水流方向;拍摄儿童活动时蹲下来用低角度,画面会更有张力,李阿姨上次把垃圾分类站拍出了极简风格——她特意等到黄昏,让拉长的影子构成对角线,垃圾桶的几何线条在暖光中居然有了设计感,好照片不是碰运气,而是用框架「剪裁」现实。
光线运用是天然的修图师
中午顶光拍人像会出现难看的鼻影?不妨改在树荫下利用漫反射光,遇到阴天别沮丧,这种「天然柔光箱」最适合拍细腻的静物特写,上周志愿者拍社区宠物联谊会时就吃了亏,明明布偶猫的蓝眼睛很漂亮,却因为直接开闪光灯变成「外星眼」,后来改用窗户侧光,猫毛的层次感和瞳孔的琥珀色都活了,记住口诀:「顺光平淡逆光透,侧光立体散射柔」。
后期处理要像化妆般适度
有人觉得修图等于造假,这就像说女人化妆都是欺骗,适当的对比度调整如同画眉,能突出主体;微调色温好比打腮红,让夕阳更暖,但千万别学小王家闺女,把社区池塘P成荧光蓝还加满屏光斑,推荐手机用户用Snapseed的「局部调整」功能,比如只提亮老人合唱团的面部阴影,真正的技巧是让观众察觉不到修图痕迹,就像最好的妆容看起来像没化妆。
实战演练比理论更重要
听了这么多,不如现在就让大伙儿动手,分组挑战「社区角落的惊喜」主题:第一组用长焦压缩空间,拍出晾衣绳与摩天楼的超现实对比;第二组尝试慢门,把健身器材轨迹拍成光绘,上次活动小王抱怨没模特,结果用三脚架固定手机,自拍出了剪影与晚霞的创意照,摄影手册给不了你的,是发现「习以为常中的异常」那双眼睛。


 Star星之耀
 Star星之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