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更适合轻量化创作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末扫街时,背包里塞满全画幅单反和三脚架的摄影师,常会对着手持微单的同行露出羡慕眼神,微单的电子取景和实时曝光预览,能让你在咖啡馆橱窗前快速调整参数,而传统单反的光学取景器此时反而成了累赘,去年拍摄城市延时摄影时,我的5D4因长时间曝光发热死机,而朋友的索尼A7R4却靠机身散热坚持到了最后,不过要注意,多数微单的4K视频会裁切画幅,就像用放大镜看世界——视野突然变窄的感觉需要适应。
专业摄影机在片场不可替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广告导演喊出"第37条再来一遍"时,RED摄影机的SSD模块正在安静地吞下第120GB素材,电影机的双原生ISO就像两套独立的水管系统,在夜间片场切换时,噪点控制比微单强出不止一个档次,但代价是:整套系统重量相当于抱着微波炉工作八小时,曾见过新手摄影师用微单拍访谈,结果发现连续录制30分钟就自动停止——这种设计本是为防止过热,却可能让你错过客户突然爆发的金句。
自动对焦性能决定拍摄成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礼跟拍现场,新娘抛捧花的瞬间就像猎豹扑食,只有0.3秒的反应时间,微单的眼部追焦能死死咬住移动目标,而老款专业机的跟焦员此刻正拧着跟焦轮冒汗,但别高兴太早,当拍摄对象从人脸突然变成钻戒特写时,某些微单会像迷路的小狗一样来回拉风箱,去年用松下S5拍宠物比赛就吃过亏,动物识别模式把裁判的皮鞋误判成了主角。
后期流程暴露设备本质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微单的8bit素材扔进达芬奇调色,就像用蜡笔修改油画——稍微用力就会断层,专业机记录的RAW文件则是块橡皮泥,能随意拉伸阴影而不碎裂,但现实往往是:客户明天就要成片,而你还在为摄影机的MXF格式转码发愁,有次商业拍摄因甲方临时改需求,微单的HLG素材反而比电影机的ProRes更快速出片,这提醒我们——设备优劣永远取决于当下需求。
电池续航考验实战稳定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微单的NP-FZ100电池在零下十度会像巧克力般快速融化电量,而摄影机的V型电池组即便结霜仍能工作,不过当你在雪山徒步拍摄时,会发现微单备用电池能塞进羽绒服口袋,而摄影机电池仓堪比砖头,纪录片《冰封极地》的摄影师曾分享:他给微单贴满暖宝宝的效果,反而比专业机的防寒套更实用,这就像越野车和自行车的区别——前者可靠但抛锚就完蛋,后者能扛着走完全程。


 Magic魔法梦
 Magic魔法梦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