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摄影剪辑培训学院,专业摄影剪辑培训学院,从入门到精通的全方位课程

摄影剪辑培训学院相机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死白一片,有人却能保留丰富细节?关键在于光圈、快门、ISO的配合,比如拍摄落日时,若只开大光…

摄影剪辑培训学院

摄影剪辑培训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死白一片,有人却能保留丰富细节?关键在于光圈、快门、ISO的配合,比如拍摄落日时,若只开大光圈追求虚化,可能导致天空过曝失去云层层次,这时需要将ISO控制在100,快门速度提高到1/500秒,像调节水龙头流量般精准控制进光量,光圈像瞳孔,快门似眨眼速度,ISO则是眼睛对光的敏感度,三者必须协同工作。

构图引导线能改变视觉重心

你是否注意到铁轨、河流或栏杆总能把视线引向特定位置?这就是引导线的魔力,在街头摄影中,可以故意等待行人走到斑马线交汇处再按下快门,让白色条纹像箭头般指向主体,但要注意避免引导线"打架"——当多条线条杂乱指向不同方向时,画面会像被撕扯的布料失去重点,尝试蹲低用台阶形成放射线,或是仰拍让树枝构成框架,这些自然元素都是免费的构图工具。

白平衡设置影响色彩情绪

为什么清晨拍的食物总像蒙了层蓝纱?自动白平衡在混合光源下常会误判,拍摄烛光晚餐时,若忠实还原黄色调会强化温馨感,但若想保留餐盘本色,就需要手动设置到3200K左右,有个生活化比喻:白平衡就像给照片选择滤镜,偏冷调像不锈钢餐具般冷静,暖调则像木质托盘般亲和,遇到阴天拍摄人像时,试试将色温调到6000K以上,肤色会立刻摆脱灰暗。

后期裁剪能挽救构图失误

原图总有不尽如人意处?别急着删除,曾有个学员拍荷花时主体偏右,通过裁剪并镜像翻转后,反而形成了水墨画般的留白构图,但要注意裁剪限度——就像衣服修改过度会露出线头,当像素不足时强行放大,画质会像被雨水泡过的报纸般模糊,建议始终保留RAW格式,它就像未裁剪的布料,给二次创作留足余地,若发现地平线歪斜,用旋转工具校正时,可以按住Shift键像使用量角器般精确到0.1度。

动态模糊能制造速度错觉

拍摄赛车为何有时轮毂清晰有时却充满动感?这取决于快门速度的选择,用1/1000秒凝固水滴固然精彩,但尝试1/30秒追拍自行车手,背景会拉出丝绸般的流线,有个小技巧:像打太极般跟随主体移动相机,保持主体相对静止,不过要避免"半模糊"的尴尬效果——就像说话卡顿的机器人,既没完全静止也未彻底虚化,雨天拍摄时,故意放慢快门让雨丝变成斜线,画面顿时有了韵律感。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