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相机拍摄专业名词,相机拍摄专业术语全解析

光圈决定画面的虚实层次为什么同一场景下,有些照片主体清晰背景模糊,有些却前后都清楚?关键在于光圈大小,比如拍摄人像时,f/1.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融化成色块,突出…

光圈决定画面的虚实层次

光圈决定画面的虚实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下,有些照片主体清晰背景模糊,有些却前后都清楚?关键在于光圈大小,比如拍摄人像时,f/1.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融化成色块,突出人物眼神;而拍摄风光用f/11的小光圈,则能保证山脉到前景的细节全部锐利,有个常见误区:认为光圈值越大进光量越大,实际恰恰相反——f/2.8的开口比f/16大得多,就像水龙头开得越大(数值小),水流(进光量)才越猛。

快门速度冻结或拖曳时间

快门速度冻结或拖曳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飞鸟时翅膀总拍糊?试试将快门调到1/2000秒以上,这相当于给时间按下暂停键,相反,拍夜晚车流想要光轨效果,就得用1/4秒慢门,让传感器像慢慢眨眼的眼睛,记录下车灯移动的轨迹,有个有趣的矛盾:高速快门虽然能定格瞬间,但会迫使你开大光圈或提高ISO,画质可能受损——摄影就是不断做选择题的过程。

ISO是画质的双刃剑

ISO是画质的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昏暗餐厅里拍美食,该不该把ISO调到6400?这就像给相机灌咖啡提神:ISO越高,相机对光越敏感,但代价是画面出现噪点,就像电视雪花屏,实际拍摄中,晴天用ISO100能获得丝绸般的质感,而演唱会拍摄可能被迫用到ISO3200——此时要像厨师掌握火候,在画质和曝光间找平衡点,有个冷知识:部分高端相机的扩展ISO功能,其实是通过算法"伪造"的敏感度。

白平衡矫正色彩的温度

白平衡矫正色彩的温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清晨拍雪地总发蓝?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常被欺骗,就像人眼在暖光下待久了会误判白色,手动设置5500K色温能还原真实,但创意拍摄时,故意用3000K拍夕阳,会让晚霞像燃烧的火焰,有个实用技巧:拍菜品时用阴天模式(约6500K),食物会显得更诱人——这和快餐店用暖光灯让汉堡看起来更美味的原理异曲同工。

对焦模式应对不同运动状态

对焦模式应对不同运动状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孩子追泡泡时总脱焦?单次对焦适合静态主体,像扣扳机一样半按快门锁定焦点;而连续对焦模式会让镜头像猎犬追兔子,持续追踪移动目标,体育摄影师常用动态区域对焦,这相当于给相机划了个"重点关注区",注意矛盾点:某些镜头在暗光下会反复"拉风箱",此时手动对焦反而更可靠——科技再先进也抵不过经验判断。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