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风光摄影的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雪山时用70-200mm还是16-35mm?这个问题困扰过许多刚接触风光摄影的爱好者,长焦能压缩空间突出山体纹理,广角则适合展现开阔场景,去年在梅里雪山拍摄时,我同时携带了两支镜头:先用广角拍摄日出时分的云海环绕主峰,再换长焦捕捉雪檐的冰晶细节,镜头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就像厨师不会只用一把刀处理所有食材。
弱光环境下怎样避免照片模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室内拍摄静物总出现拖影?这就像在昏暗房间里穿针引线,手抖一下就会前功尽弃,建议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ISO控制在1600以内,上周拍摄博物馆青铜器时,我发现即使使用1/4秒快门,只要开启反光镜预升和2秒延时拍摄,就能完全消除震动,如果必须手持,可以像扎马步一样肘部紧贴肋骨,用身体形成天然支架。
为什么你的逆光人像总像剪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太阳在模特背后就拍成黑影?这好比直接盯着灯泡看东西,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用反光板将阳光反射到面部,或开启点测光对准脸颊,上个月在洱海边拍摄时,我让模特侧对夕阳站立,用银色反光板从下方补光,既保留了发丝的金边,又让肤色呈现蜜糖般的质感,逆光不是敌人,而是最自然的轮廓光。
如何让城市夜景照片更通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出来的霓虹灯总像蒙着薄雾?这类似于透过沾满水汽的玻璃看街景,关键要抓住日落后20分钟的"蓝色时刻",此时天空尚未全黑又能衬托灯光,前天在上海外滩拍摄时,我特意等到19:10按下快门,将白平衡设为4500K,画面立刻呈现出冰蓝与暖黄的色彩碰撞,使用小光圈拍摄时,注意远处路灯可能会变成难看的星芒,这时稍微开大两档光圈反而更自然。
微距摄影怎样控制景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昆虫时是不是总有一只脚在焦外?这就像用显微镜看蚂蚁,稍微动一下就出视野,解决方法是用F8-F11的中等光圈,配合闪光灯提高快门速度,上周拍摄蜻蜓时,我采用手动对焦先对准复眼,然后前后微调约5毫米再拍摄,有趣的是,当相机与主体形成30度夹角时,即使F5.6也能让整个头部清晰,这比正对拍摄时景深增加了近一倍。


 SunshineSoul
 SunshineSoul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