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原相机是最稳妥的基础选择
很多人会忽略手机自带的拍摄功能,其实最新款iPhone或安卓旗舰的原生相机已经能应对80%的全身照场景,以iPhone为例,打开人像模式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脚部位置,避免常见的"切脚"尴尬,安卓用户则要注意关闭某些机型自带的过度美颜,否则容易让裤脚纹理糊成一片,上周帮朋友在银杏林拍照时就发现,某品牌手机默认开启的"风景优化"反而让黄色落叶变成了荧光色,关掉后画面立刻自然许多。
专业模式手动调节能拯救逆光困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背光拍摄时,普通APP容易把人物拍成黑影,这时候可以试试Lightroom或ProCamera这类带手动调节的软件,把ISO控制在100-200,快门速度调到1/125秒左右,再增加0.7档曝光补偿,上周在沙滩拍日落时,自动模式把朋友拍得像剪影,手动调整后不仅保留了晚霞细节,连泳衣上的褶皱都清晰可见,这就像煮汤时关小火慢炖,比直接开大火更能保留食材本味。
广角镜头APP能解决空间局促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小房间想拍全身照?试试装个Focos或Moment,这些APP能调用手机的超广角镜头,不过要当心边缘畸变——让人物站在画面中央,脚部离边框至少留出20%空间,有次在民宿的阁楼拍照,普通模式只能拍到膝盖以上,换成广角模式后,连斜顶木梁的纵深感都拍出来了,但要注意别让脚部太靠近画面边缘,否则容易产生"巨人脚"的夸张效果。
延时摄影功能让摆拍更自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僵硬的表情是全身照常见败笔,用延时摄影功能(如NOMO或HUJI)设置3秒倒计时,拍摄时让模特先随意走动再定格,能捕捉到最放松的状态,上个月拍秋装展示时,让模特沿着梧桐道来回走动,在转身瞬间抓拍到的衣摆飘动效果,比刻意摆的姿势生动十倍,这就像炒菜时的"锅气",刻意摆拍就像用微波炉加热,总差那么点鲜活劲儿。
多镜头合成软件适合复杂光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遇到强烈顶光(比如正午阳光)时,可以试试Google相机或PixelCam这类多帧合成软件,它们会快速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自动合成,既保留面部细节又不让天空过曝,有次正午在玻璃幕墙前拍照,普通APP拍出来不是人脸发黑就是背景惨白,用合成软件处理后,连玻璃反射的云层都层次分明,这就像调鸡尾酒,单一基酒太冲,多种原料调和反而平衡。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