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摄影培训班教你认识相机基础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学员刚拿到相机时,会被密密麻麻的按键吓到,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先搞清楚刹车和油门在哪,以常见的单反为例,模式转盘上的"A"档(光圈优先)和"S"档(快门优先)是最实用的起点,上周在汾河公园实践时,有位学员用全自动模式拍流动的河水总是一片模糊,切换到S档把快门调到1/500秒后,飞溅的水花瞬间变得颗粒分明,相机不是智能洗衣机,它需要你告诉它想要什么效果。
光线运用决定照片的生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迎泽大街的玻璃幕墙前拍摄时,为什么同一部手机有人拍出高级感,有人却拍出满脸油光?关键在于读懂光线性格,正午阳光像严厉的考官,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这时候可以找树荫下的漫反射光,而下午四点的阳光就像加了柔光罩,特别适合拍摄晋祠的红墙绿瓦,有个反常识的技巧:阴天反而是拍人像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能让人物皮肤质感更细腻。
构图是摄影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双塔寺拍摄时,常看到学员把主体死死放在画面正中间,试试看把千年古塔放在右侧三分线上,左侧留出飘动的经幡,画面突然就有了呼吸感,减法原则":如果取景器里同时出现古建、游客、垃圾桶和电线杆,不妨蹲下用仰拍,让蓝天成为纯净的背景,上周有个学员问:"为什么我拍的食品像证件照?"答案很简单——45度角拍摄比垂直俯拍更有立体感,就像我们平时观察食物的视角。
后期处理不是造假是显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柳巷拍摄的夜景原片总是灰蒙蒙的,这不是你的技术问题,就像生肉需要烹调,RAW格式文件也需要"调味",拉高阴影不是作弊,是还原人眼实际看到的暗部细节,有个有趣的对比:调整白平衡就像给照片选滤镜,偏蓝调适合表现煤炭博物馆的工业感,而暖黄色调更适合老军营小吃街的烟火气,但要警惕过度修图,把太原的天空P成西藏的湛蓝,就失去了迎泽公园的本来味道。
实战演练比理论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个学员背熟了所有参数,但在钟楼街拍庙会时还是手忙脚乱,摄影像游泳,看再多教程不如跳进水里,我们常组织学员在食品街进行"盲拍训练":设定好主题后遮挡显示屏,强迫他们用眼睛观察而不是依赖回放,你会发现,当注意力从技术参数转移到拍摄对象本身时,那些抓拍的糖葫芦小贩扬起的糖丝,反而比精心摆拍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