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拍照片怎么拍出来好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手机拍的照片灰蒙蒙的,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中午的太阳直射会让画面过曝,阴影部分死黑一片;而清晨或黄昏的斜射光却能给景物镀上一层金边,试试侧光拍摄树叶,叶脉会像血管一样清晰立体,如果不得不在强光下拍摄,可以打开HDR模式,手机会自动合成明暗细节,光线就像化妆时的粉底——打好了底子,后面怎么拍都顺手。
构图是视觉的导航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景点,有人拍出来像明信片,有人拍得像监控截图?关键在构图,把主体怼在正中间是最偷懒的做法,试试三分法:想象画面被井字线分割,把地平线放在下1/3处,或者让人物眼睛对准上1/3线,拍美食时故意把餐具切掉一半,反而能制造"画框之外还有故事"的错觉,就像端一碗汤,太满会洒,留点空隙才有呼吸感。
清洁镜头等于擦亮眼睛
这个细节90%的人会忽略:你的手机镜头可能比厨房抹布还脏,指纹、油渍会让照片像蒙了层保鲜膜,逆光时更是会出现诡异的光晕,每次拍摄前用衣角擦镜头这个动作,效果堪比近视眼突然戴上眼镜,特别是雨雪天气后,镜头上的水渍会让霓虹灯变成抽象派油画——除非你就想要这种特效。
后期是照片的第二次生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相信"直出才真实"的鬼话,胶片时代暗房师傅早就玩透了后期,手机相册自带的编辑工具足够用了:拉低高光找回天空细节,提升阴影让暗部不再阴沉,稍微增加对比度就像给画面打了腮红,但别学网红滤镜那样拼命拉饱和度,西红柿变成荧光橙就假了,记住修图就像炒菜放盐,尝着没味可以再加,咸了可没法往回找补。
让主体开口说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小孩别总喊"看镜头笑一个",抓他撅着嘴吹蒲公英的瞬间才有感染力,拍食物先想清楚要突出什么:是火锅沸腾的红油?还是甜点上将落未落的蜂蜜?用手机的人像模式虚化背景时,注意让主体和背景有明显距离,否则手机会把头发丝和树枝糊成一团,好照片自己会说话,你要做的只是帮它找到最生动的表达方式。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