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很多初学者举起相机就按快门,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造型元素,想象一下拍摄黄昏时分的故宫角楼,硬光会让琉璃瓦反射刺眼的高光,而薄云天气的柔光则能呈现釉面细腻的纹理层次,去年带学生实践时遇到个典型案例:同个模特在正午顶光下眼窝形成难看的阴影,我们等到下午四点改用侧逆光,不仅消除了面部瑕疵,发丝边缘还镀上了金边,您是否注意过阴天拍人像时,天空就像巨大的柔光箱?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教科书上的三分法则是基础,但北电的暗房墙上贴着这样一句话:"规则是给胆小鬼的盾牌",曾有位毕业生拍摄胡同里的早点摊,故意把蒸笼的热气放在画面正中央,模糊的蒸汽后若隐若现的食客反而成就了经典,记得有次作业评审,某同学交上来完全对称的地铁站台照片,看似违反动线原则,但延伸的透视线条将观众视线直接引向尽头的情侣剪影,您有没有试过把主体放在最不舒服的位置?
器材参数必须服从创作意图
新生常陷入"大光圈虚化"的迷思,有组对比作业特别发人深省:拍摄菜市场鱼摊时,f1.4的镜头把背景虚成色块,反而丢失了环境故事;改用f8光圈后,沾着鱼鳞的砧板和商贩皲裂的手掌都成了叙事语言,去年纪录片课上更极端,我们故意用噪点严重的旧摄像机拍城中村,电子干扰纹恰好强化了拆迁主题的破碎感,当您下次调整ISO时,是否考虑过噪点也可能是表现手段?
后期处理要守住影像的诚实性
暗房时代的老师傅常说:"你可以把白天修成黑夜,但不能把路灯修成月亮。"现在有些学生用HDR把夜景拉得亮如白昼,丢失了人类真实的夜视体验,上学期有组人像作业引发争论:模特脸上的青春痘该不该修?最后胜出的作品反而用特写镜头放大了那些瑕疵,皮肤纹理里藏着比磨皮更动人的生命力,您觉得摄影是记录现实的手术刀还是编织梦境的针线?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